•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小桐子繁育系统与传粉生态学研究

李昆 尹伟伦 罗长维

引用本文:
Citation:

小桐子繁育系统与传粉生态学研究

  •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专题“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抗逆植物材料筛选与快繁技术研究”(2006BAD03A01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生物质资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2006BAD07A04)子课题“生物质资源麻疯树高效培育技术研究”

Breeding System and Pollina tion Ecology in J a tropha cu rcas

  • 摘要: 在野外定位观测小桐子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开花动态、传粉方式,用杂交指数(OCI) 、花粉/胚珠比( P /O) 、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小桐子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 (1)小桐子是单性花,雌雄同株同序。雄花单花期2 d,雌花单花期5~8 d,雌花直径略大于雄花。(2)雄花开花后9 h内花粉活力较高, 24 h后花粉活力明显降低, 48 h后花粉基本散失活力;雌花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4 d内最强, 5~8 d可授性开始降低,第9天基本失去可授性。(3)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为虫媒植物。(4)繁育系统检测结果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 [1]

    Nath L K,Dutta S K.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urtain, a p roteasfrom the latex of Jatropha curcas Linn. [J]. J Pharm Pharmacol,1991, 43: 111~114
    [2]

    Van A, Horsten S, Kettenes J, et al. Curcacycline A—a novel cyclicoctapep tide isolated from the latex of Jatropha curcas Linn. [J].FEBS Letters, 1995, 358 (3) : 215~218
    [3]

    NaengchomnongW, Thebtaramonth Y,Wiriyachitra P, et al. Isolationand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two novel lathyrane from Jatropha curcas[J]. Ind J Chem, 1970, 8: 1 047
    [4]

    Fagbenro A F,OyiboW A, Anuformo B C. Disinfectant/ antiparasiticactivities of Jatropha curcas L. [J]. East AfrMed J, 1998, 75 (9) :508~511
    [5]

    Puangpaka Soontomchainaksaeng, Thaya Jenjittikul. Karyology of Jatropha ( Euphorbiaceae) in Thailand[J]. Thai ForBull, 2003, 31: 105~112
    [6]

    Bahadur B, Ramanujam C G K,Murthy G V S, et al. A rep resentative analysis of LM and SEM studies of Jatropha L. Pollen ( Euphorbiaceae) [J]. Geophytology, 1998, 28: 69~75
    [7] 刘焕芳,廖景平,吴国江. 麻疯树小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7, 15 (2) : 107~114

    [8]

    Dafni A. Pollinatlon Ecology [M]. New York: Oxford Univ Press,1992, 59~89
    [9]

    Cruden R W. Pollen ovule ratios: A conservative indicator of breeding systems in flowering p lants[J]. Evolution, 1977, 31 (1) : 32~46
    [10]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四十四卷,第二分册)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

    [11] 何亚平,刘健全. 植物繁育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评述[J].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 (2) : 151~163

    [12] 刘祥君,丁美美,张桂香,等. 东北地区野豌豆属植物花生物学和繁育系统研究[J] . 植物研究, 1997, 17 (4) : 421~429

    [13] 张大勇,姜新华. 植物的交配系统的进化、资源分配对策与遗传多样性[J].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 (2) : 130~43

    [14]

    Bingham R A. Orthner A R. Efficient pollination of alp ine p lants[J]. Nature, l998, 391: 238~239
    [15] 张丙林,穆春生,王颖,等. 五脉山黧豆开花动态及有性繁育系统的研究[J]. 草业学报, 2006, 15 (2) : 68~73

  • [1] 彭东辉兰思仁吴沙沙 . 中国特有种枝毛野牡丹传粉生物学及繁育系统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1): 11-16.
    [2] . 滇丁香的繁育系统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3): -.
    [3] 陈波涛欧国腾李昆 . 贵州小桐子特大雨雪冰冻低温灾害调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4): 506-509.
    [4] 徐庆姜春前刘世荣郭泉水 . 濒危植物四合木种群传粉生态学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4): 391-397.
    [5] 傅华君范婷婷杨蒙万雅雯丁雨龙林树燕 . 翠竹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2): 54-6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2.007
    [6] 谢晓波陶玫彭艳琼徐法健杨大荣 . 榕小蜂传粉行为对其繁殖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1): 74-78.
    [7] 赵婉琪吴正春肖姣国春策杨光耀于芬 . 笔竹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3): 31-3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3.004
    [8] . 影响杂交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培养基组分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6): 753-757.
    [9] 陈芬姚小华高焕章常君王开良刘曲 . 薄壳山核桃不同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观测和比较.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2): 209-216.
    [10] 刘曲姚小华王开良任华东高焕章滕建华尹润富洪友君 . 低海拔地区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的开花物候特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2): 249-254.
    [11] 崔向慧 .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4): 449-449.
    [12] . 云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2): 184-190.
    [13] 王力朋晏紫伊李吉跃王军辉何茜苏艳董菊兰 . 氮素指数施肥对3个楸树无性系光合特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1): 46-51.
    [14] 李春林杨水平姚小华任华东王开良林萍 . 普通油茶无性系花粉离体萌发特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2): 212-217.
    [15] 李莉徐慧敏赵荣军张俊佩裴东 . 核桃杂交种‘中宁奇’与北加州黑核桃、魁核桃生长特性比较.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6): 847-853.
    [16] 施征任军肖文发张维诚侯振宏曾立雄 . 杂交常绿卫矛与其父母本的抗寒生理特性比较.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4): 582-587.
    [17] 张军彭轶楠郭琪王沛雅李鑫杨晖 . 杂交构树根际固氮菌的分离与特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3): 187-19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3.022
    [18] 赵云杰徐伟朱国平齐实王宁 . 北京山区石匣小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2): 153-157.
    [19] 张国强巨天珍刘文桢裴洁张永佳马超 . 天水小陇山红豆杉群落特征的生态学意义.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5): 184-19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5.023
    [20] 许煌灿尹光天曾炳山傅精纲张伟良张国 . 黄藤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1): 20-2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570
  • HTML全文浏览量:  216
  • PDF下载量:  150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7-05-05

小桐子繁育系统与传粉生态学研究

  • 1. 北京林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3
  •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云南昆明 650224
  •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云南昆明 650224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专题“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抗逆植物材料筛选与快繁技术研究”(2006BAD03A01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生物质资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2006BAD07A04)子课题“生物质资源麻疯树高效培育技术研究”

摘要: 在野外定位观测小桐子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开花动态、传粉方式,用杂交指数(OCI) 、花粉/胚珠比( P /O) 、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小桐子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 (1)小桐子是单性花,雌雄同株同序。雄花单花期2 d,雌花单花期5~8 d,雌花直径略大于雄花。(2)雄花开花后9 h内花粉活力较高, 24 h后花粉活力明显降低, 48 h后花粉基本散失活力;雌花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4 d内最强, 5~8 d可授性开始降低,第9天基本失去可授性。(3)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为虫媒植物。(4)繁育系统检测结果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