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窄冠刺槐根系的研究

张鹏 兰再平 马可

引用本文:
Citation:

窄冠刺槐根系的研究

  • 基金项目:

    林业新技术新产品中间试验项目( [ 2004 ]13号)

Study on Root System of Narrow-Crown Clone of Black Locust

  • 摘要: 2006年10月用全挖法和分层分段挖掘法,研究了窄冠刺槐根系的分布特征、根系生物量以及不同密度林分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窄冠刺槐个体根系水平分布在株间可达到6. 6 m,在行间可达到5. 0 m;主根可深达2 m以上,侧根垂直分布集中在10~40 cm土层内。窄冠刺槐根系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16. 82% ,主根、侧根的生物量在根系生物量中分别占87. 13%、12. 87%。窄冠刺槐林分根系生物总量和根总长分别为6 160. 2~10 940. 55kg·hm-2和970. 35~1 607. 4 km·hm-2 ,并呈现出根系生物总量和根总长与林分密度成正相关的规律。在垂直方向上,林分根系中直径D < 15 mm的根主要分布在地下0~20 cm土层内,而直径D≥15 mm的根主要分布在地下20~40 cm土层内;在水平方向上,直径D≥5 mm的根数量随距树干距离增加而减少,而直径D < 1 mm的根数量则随距树干距离增大而增大,主要集中分布在距树干0. 5~1. 5 m范围内。
  • [1] Dr?Norm Kafizumi. 树木根系图说[M]. 日本东京:诚文堂新光社, 1979

    [2] 向师庆,赵相华. 北京主要造林树种的根系研究(续) [J]. 北京林学院学报, 1981, 3 (2) : 19 - 32

    [3] 黄建辉,韩兴国,陈灵芝. 森林生态系统根系生物量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1999, 19 (2) : 270 - 277

    [4] 韩有志,梁胜发.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根系分布及根系生物量研究[J]. 山西林业科技, 1997 (3) : 36 - 40

    [5] 李红丽,董 智,王林和,等. 浑善答克沙地榆树根系分布特征及生物量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16 (4) : 99 - 105

    [6] 崔浪军,梁宗锁,韩蕊莲,等. 沙棘- 杨树混交林生物量、林地土壤特性及其根系分布特征研究[J]. 林业科学, 2003, 39 (6) : 1 - 7

    [7] 朱 慧,洪 伟,吴承祯,等. 天然更新的檫木林根系生物量的研究[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3, 12 (3) : 31 - 35

    [8] 邓坤枚,罗天祥,张 林,等. 云南松林的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 (1) : 21 - 24

    [9] 梅 莉,王政权,韩有志,等. 水曲柳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分布格局[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 (1) : 1 - 4

    [10] 刘兴良,马钦彦,杨冬生,等. 川西山地主要人工林种群根系生物量与生产力[J]. 生态学报, 2006, 26 (2) : 542 - 551

    [11] 张国盛,王林和,李玉灵,等. 毛乌素沙地臭柏根系分布及根量[J]. 中国沙漠, 1999, 19 (4) : 378 - 383

    [12] 赵 忠,李 鹏,王乃江. 渭北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根系分布特征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 2000, 11 (1) : 37 - 39

    [13] 鲁少波,刘秀萍,鲁绍伟,等. 林木根系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林业调查规划, 2006, 31 (3) : 105 - 108

    [14] 张宇清,齐 实,孙立达,等. 两种立地条件梯田埂坎红柳根系特征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24 (2) : 44 - 47

    [15]

    Galeemr, Grigaldf, Hardingrb. Soil p roductivity index: p redictions ofsite quality for white sp ruce p lantation [J]. Soil Sci Soc Am J,1991, 55: 1701 - 1708
    [16] 任安芝,高玉葆,王金龙. 不同沙地生境下黄柳的根系分布和冠层结构特征[J]. 生态学报, 2001, 21 (3) : 399 - 404

    [17]

    Jackson R B, Canadell J,Mooney H A. A global analysis of root distribution for terrestrial biomes [J]. Oecologia 1996, 180: 389 - 411
    [18]

    Lyr H, Hoffmann G. Growth rates and growth periodicity of tree roots[J]. Int Rev For Res, 1967, 2: 181 - 236
    [19]

    Coile T S. Distribution of forest tree roots in North Carolina Piedontsoils[J]. J For, 1936, 35: 247 - 257
    [20] 王文全,贾渝彬,胥丽敏,等. 毛白杨根系分布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0 (1) : 24 - 29

    [21] 翟明普. 北京西山地区油松元宝枫混交林根系的研究[J]. 北京林学院学报, 1982, 4 (1) : 1 - l1

    [22] 刘春江. 北京西山地区人工林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根系研究初报[J]. 北京林学院学报, 1985, 7 (1) : 77 - 84

    [23] 谢文华,徐小牛,李宏开,等. 马尾松杜仲混交林根系特性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5, 22 (3) : 256 - 261

    [24] 张彦东,沈有信,白尚斌,等. 混交条件下水曲柳落叶松根系的生长与分布[J]. 林业科学, 2001, 37 (5) : 16 - 23

    [25] 崔浪军,梁宗锁,韩蕊莲,等. 沙棘- 杨树混交林生物量、林地土壤特性及其根系分布特征研究[J]. 林业科学, 2003, 39 ( 6) : 1- 7

    [26] 李 鹏,赵 忠,李占斌,等. 淳化县不同立地上刺槐根系的分布参数[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26 (5) : 32 - 36

    [27] 李 鹏,李占斌,赵 忠,等. 渭北黄土高原不同立地上刺槐根系分布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02, 22 (5) : 15 - 19

    [28] 李 鹏,赵 忠,李占斌,等. 渭北黄土区刺槐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生态环境, 2005, 14 (3) : 405 - 409

    [29] 薛文鹏,赵 忠,李 鹏,等. 王东沟不同坡向刺槐细根分布特征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1 (6) : 27 - 32

    [30] 王进鑫,王迪海,刘广全. 刺槐和侧柏人工林有效根系密度分布规律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24 (12) : 2208 - 2214

    [31] 兰再平,马 可,张怀龙,等. 窄冠刺槐无性系的选育[J].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 (4) : 520 - 523

    [32] M达拉诺夫斯卡娅. 根系研究方法[M]. 李继云,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2

    [33] W 伯姆. 根系研究法[M]. 薛德容, 等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5

  • [1] 傅建平兰再平孙尚伟刘俊琴张勇 . 地面滴灌对107杨人工林根系分布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6): 766-772.
    [2] 唐守正李希菲 . 用全林整体模型计算林分纯生长量的方法及精度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5): 471-476.
    [3] 刘江伟徐海东林同岳曹国华成向荣 . 海涂围垦区不同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垂直变化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3): 18-2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3.003
    [4] 吴雪琼杨文斌李卫乌志颜张丽王红霞李向晨陈学勋常伟东彭瑞 . 低覆盖度行带式种植模式下赤峰杨根系分布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2): 255-260.
    [5] 董亚文陈双林汪舍平郭子武何玉友张玮 . 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毛竹地下鞭系统形态和生物量分配变化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3): 158-167. doi: 10.12403/j.1001-1498.20220244
    [6] 孙尚伟兰再平刘俊琴王伟石立忠 . 窄冠刺槐幼林树体管理技术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4): 493-497.
    [7] 张劲松孟平尹昌君马小奇冯伟东 . 苹果-小麦复合系统中作物根系时空分布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5): 537-541.
    [8] 辛学兵孔庆云方江平 .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木根系营养元素的特征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5): 717-721.
    [9] 舒文波赵树堂章晶晶周艺华卢孟柱 . 超量表达FBL1对84K杨根系和生长量影响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6): 871-876.
    [10] 白尚斌王懿祥左显东饶龙兵 . 北美红杉幼苗对不同供N水平的生长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5): 561-566.
    [11] 李帅锋贾呈鑫卓杨利华钟华黄小波郎学东刘万德苏建荣 . 林龄对思茅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2): 26-3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2.004
    [12] 孙金兵桑英宋金凤崔晓阳 . 长白山典型森林土壤黑碳含量及不同组分中的分布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1): 34-40.
    [13] 孙金兵高菲宋金凤崔晓阳 . 长白山两种森林类型土壤颗粒有机碳和黑碳分布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2): 222-23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2.006
    [14] . 不同经营方式对绿竹地下结构和林分生物量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1): -.
    [15] 刘雅荣刘建伟王世绩冷国友周树理程锦山 . 粉煤灰复垦区杨、柳、榆、刺槐的生物量*.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4): 453-455.
    [16] 孙宝刚陈飞王健敏陈晓鸣杨子祥蔡学勇李彬 . 不同径级云南松各部位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1): 71-76.
    [17] 张雪刘兵兵王彦辉于澎涛段文标张军 . 六盘山区辽东栎林分结构对各植物层生物量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3): 71-79. doi: 10.12403/j.1001-1498.20220479
    [18] 黄世能郑海水何克军 . 桉树薪炭林混交试验——Ⅱ.林分生物量和能量分配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5): 545-549.
    [19] 漆良华张旭东周金星李志辉黄玲玲杨模华 . 马尾松飞播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变化规律与结构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3): 344-349.
    [20] 闫文德田大伦焦秀梅 . 会同第二代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分布及动态.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3): 323-32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166
  • HTML全文浏览量:  201
  • PDF下载量:  99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7-05-15

窄冠刺槐根系的研究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世界银行项目办公室,北京 100091
基金项目:  林业新技术新产品中间试验项目( [ 2004 ]13号)

摘要: 2006年10月用全挖法和分层分段挖掘法,研究了窄冠刺槐根系的分布特征、根系生物量以及不同密度林分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窄冠刺槐个体根系水平分布在株间可达到6. 6 m,在行间可达到5. 0 m;主根可深达2 m以上,侧根垂直分布集中在10~40 cm土层内。窄冠刺槐根系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16. 82% ,主根、侧根的生物量在根系生物量中分别占87. 13%、12. 87%。窄冠刺槐林分根系生物总量和根总长分别为6 160. 2~10 940. 55kg·hm-2和970. 35~1 607. 4 km·hm-2 ,并呈现出根系生物总量和根总长与林分密度成正相关的规律。在垂直方向上,林分根系中直径D < 15 mm的根主要分布在地下0~20 cm土层内,而直径D≥15 mm的根主要分布在地下20~40 cm土层内;在水平方向上,直径D≥5 mm的根数量随距树干距离增加而减少,而直径D < 1 mm的根数量则随距树干距离增大而增大,主要集中分布在距树干0. 5~1. 5 m范围内。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3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