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黔中喀斯特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

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引用本文:
Citation:

黔中喀斯特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

  •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技术试验示范”( 2003-053-L53) ;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 2003 ]88-1) 、“南方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技术应用示范”(林计批字2006-3) ;科技部公益项目“石漠化植被恢复技术支持体系构建”(2005D IB3J146)

Spec ies Composition and D iversity in the Process of Na tura l Succession of KarstVegeta tion in Centra l Guizhou: Ca se Study of Pud ing Coun try in Gu izhou

  • 摘要: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将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 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从草丛阶段开始增加,草本层到藤刺灌丛阶段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则增长到次生乔林阶段达到峰值。草丛阶段和草灌阶段物种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藤刺灌丛阶段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低,草本层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小对比因测度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物种多样性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在人为干扰较小的情况下,植物群落由草本植物占优势逐渐向灌木和乔木树种占优势转移,并最终形成喀斯特森林。
  • [1] 王世杰. 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及其科学内涵的探讨[J]. 中国岩溶, 2002, 21 (2) : 101 - 105

    [2] 刘 方,王世杰,刘元生,等.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土壤质量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 生态学报, 2005, 25 (3) : 639 - 644

    [3] 屠玉麟. 贵州喀斯特森林的初步研究[J]. 中国岩溶, 1989, 8 ( 4): 282 - 290

    [4] 杨汉奎,程仕泽.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群落生物量研究[J]. 生态学报, 1991, 11 (4) : 307 - 312

    [5] 梁士楚. 云贵鹅耳枥群落乔木种群生态位初探[J]. 广西植物,1994, 14 (3) : 227 - 230

    [6] 喻理飞,朱守谦,叶镜中.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评价研究[J]. 林业科学, 2000, 36 (6) : 12 - 19

    [7] 喻理飞,朱守谦,叶镜中.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动态研究[J]. 林业科学, 2002, 38 (1) : 1 - 7

    [8] 区 智,李先琨,吕仕洪,等. 桂西南岩溶植被演替过程中的植物多样性[J]. 广西科学, 2003, 10 (1) : 63 - 67

    [9] 朱守谦,陈正仁,魏鲁明.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格局[J]. 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 2002, 21 (1) : 19 - 25

    [10] 李援越,祝小科,朱守谦. 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程度评价[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 27 (4) : 31 - 34

    [11] 杨 瑞,喻理飞. 黔中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过程中早期群落结构分析[J]. 贵州科学, 2004, 22 (3) : 44 - 47

    [12] 马克平.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Ⅰα多样性测度方法(上) [J]. 生物多样性, 1994, 2 (3) : 162 - 168

    [13] 马克平,刘玉明.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Ⅰα多样性测度方法(下) [J]. 生物多样性, 1994, 2 (4) : 231 - 239

    [14]

    Pielou E C. Ecological diversity [M].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Inc, 1975
  • [1] 宋爱云刘世荣史作民董林水刘京涛 . 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6): 767-772.
    [2] 刘创民李昌哲苏云良张满屯焦桐林金铃 . 北京九龙山灌丛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2): 143-148.
    [3] 王琦李因刚柳新红吴代坤刘芳齐何云核 . 湖北恩施桢楠林群落组成与结构.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1): 21-28.
    [4] 何友均崔国发邹大林郑杰董建生李永波 .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2): 241-245.
    [5] 孙冬婧温远光罗应华李晓琼张万幸明安刚 . 近自然化改造对杉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2): 202-208.
    [6] 薛卫星郭秋菊艾训儒姚兰朱江黄阳祥李玮宜罗西刘毅 . 鹅掌楸天然林物种组成与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2): 166-17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2.018
    [7] 周本智傅懋毅李正才谢锦忠Manuel Ruiz PerezBrian Belcher杨校生吴明 . 浙西北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4): 406-411.
    [8] 张刚华萧江华聂洁珠陈双林郭子武 . 不同类型毛竹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5): 615-621.
    [9] 杨振寅苏建荣王云李正红 . 元谋干热河谷主要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2): 200-205.
    [10] 刘斌张参参汪金松李张敏欧阳园丽陈维陈伏生卜文圣 . 江西九连山不同恢复模式林分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4): 42-5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4.006
    [11] 向钦郭秋菊艾训儒姚兰朱江薛卫星周云赵奂敦吴举扬 . 林分空间结构与物种多样性随空间尺度变化的规律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3): 151-16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3.017
    [12] 杨彦承张炜银林瑞昌杨秀森 . 海南霸王岭陆均松类热带山地雨林伐后林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1): 37-43.
    [13] 任奕炜钟小瑛衣华鹏常耀 . 不同林分类型对叶功能性状、林下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2): 161-168. doi: 10.12403/j.1001-1498.20220492
    [14] 卢琦赵体顺罗天祥金烈谊阴三军 . 黄山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林分生长规律的比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3): 273-277.
    [15] 王国严罗建徐阿生鲁闯 . 藏东南川滇高山栎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6): 703-711.
    [16] 孟力猛张克斌刘建陈明 . 封育区不同干扰程度对植被特征值及多样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6): 872-876.
    [17] 曹基武刘春林刘昭息 . 湖南舜皇山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资源多样性调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3): 374-378.
    [18] 戴冬彭楚才黄鑫郑夔荣滕明君周志翔孙林山刘小宇 . 鄂中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群落演替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6): 48-55.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07
    [19] 路兴慧丁易臧润国蔡笃磊林崇黄卢标许洋瑜 . 海南岛热带低地雨林木本植物幼苗层组成与功能群恢复动态.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6): 726-731.
    [20] 张炜银陶建平 .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自然封育灌丛群落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4): 515-51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39
  • HTML全文浏览量:  186
  • PDF下载量:  151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7-04-08

黔中喀斯特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亚热带林木培育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浙江富阳 311400
  • 2.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400716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技术试验示范”( 2003-053-L53) ;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 2003 ]88-1) 、“南方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技术应用示范”(林计批字2006-3) ;科技部公益项目“石漠化植被恢复技术支持体系构建”(2005D IB3J146)

摘要: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将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 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从草丛阶段开始增加,草本层到藤刺灌丛阶段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则增长到次生乔林阶段达到峰值。草丛阶段和草灌阶段物种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藤刺灌丛阶段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低,草本层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小对比因测度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物种多样性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在人为干扰较小的情况下,植物群落由草本植物占优势逐渐向灌木和乔木树种占优势转移,并最终形成喀斯特森林。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