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潘标志

引用本文:
Citation:

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Study on H 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ShortRotationMedical Plantation of Cephalotaxus fortunei

  • 摘要: 针对三尖杉生长缓慢的生物学特性, 设置了有关苗木培育、幼林栽培和采收利用等试验, 并结合生产经验, 研究了三尖杉优质苗木培育、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和采收利用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及时催芽和提早至3月进行点播, 出苗后适时遮阳(透光率为自然光照的10% ), 及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可突破1年生苗木生长慢的技术瓶颈, 可使大面积培育的三尖杉苗木平均苗高达20 cm, 平均地径达0. 45 cm。选用药用优良种源和品种, 配套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可实现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若利用山地经营, 可选择在?? 、 类立地的残次阔叶林林冠下或地形隐蔽、东向的山垅旱地, 采用苗高21~ 25 cm, 地径0. 40 cm 以上的?? 、 级优质苗造林,残次阔叶树要求林冠透光率在55%左右。林冠下栽植和山垅旱地造林的适宜密度分别为1 m × 0. 3 m 和0. 3 m ×0. 3 m; 若利用农田庇荫设施栽培, 应选用苗高15~ 20 cm, 地径0. 30 cm 以上规格的苗木栽植, 栽植密度为0. 3 m ×0. 3 m, 遮阳透光率在50%左右。苗木栽种后须加强幼林抚育和病虫害防治及配比施用N 肥、P肥或K 肥等。利用农田设施栽培和山地种植的三尖杉药用林, 可分别于栽植后第3~ 4年和第4~ 6年秋冬季进行枝叶采收、截干采收和全株采收, 截干采收时截干高度以10 cm 最佳。
  • [1] 胡玉熹. 三尖杉生物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2] 浙江省三尖杉研究协作组. 三尖杉植物生物碱的临床研究[J].浙江肿瘤通讯, 1976 (2) : 14

    [3] 李因刚, 周志春, 金国庆, 等. 2 年生三尖杉生长和2 种酯碱种源变异及初步选择[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8, 25 (6):749- 755

    [4] 吕玉华, 沙 衍. 三尖杉的育苗技术[J]. 云南林业科技, 2000(2) : 12 - 14

    [5] 周华永, 余能健, 余 明, 等. 三尖杉切根育苗及造林成效的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 2003, 30(3): 5- 6, 14

    [6] 王月生, 金国庆, 洪桂木, 等.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三尖杉幼林生长的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 2008, 28 (2) : 11- 16

    [7] 焦月玲, 周志春, 金国庆, 等. 低温引发处理过程中三尖杉种子生理变化及产地差异[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7, 24 (2):173- 178

    [8] 马彦卿. 粗榧和三尖杉中两种酯碱的含量测定[J]. 植物学报,1984, 26(4) : 405- 410

  • [1] 周志春余能健 . 栽培措施对南方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1): 120-124.
    [2] 焦月玲周志春余能健金国庆陈建寅饶龙兵 . 三尖杉苗木生长和形态种源差异.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4): 452-456.
    [3] 王贵禧 . 中国榛属植物资源培育与利用研究(Ⅲ)——育种、育苗与栽培.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1): 122-12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1.015
    [4] 郭泉水包奋强王祥福池秀莲马超 . 三尖杉所属群落优势乔木树种种间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5): 662-668.
    [5] 李晓储黄利斌刘爱娟蔡顺章于洪林 . 苏北京杭大运河堤杉木引种栽培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2): 143-148.
    [6] 周志春金国庆张均民费学谦吴云生 . 北美产七叶树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1): 29-34.
    [7] 李曼芝于卫平赵江涛董志刚黄利江 . R-144番茄在宁夏的引种栽培.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s1): 95-99.
    [8] 陈双林萧江华 . 现代竹业栽培的土壤生态管理.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3): 351-355.
    [9] 马华明梁坤南周再知 . 我国柚木的研究与发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6): 768-773.
    [10] 郎学东苏建荣张志钧李帅峰刘万德缪迎春 . 濒危植物篦子三尖杉的群落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6): 727-735.
    [11] 杨宗慧郎学东李帅锋苏建荣 . 篦子三尖杉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和种间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4): 473-478.
    [12] 黄寿波范兴海傅懋毅傅金和 . 不同林─茶栽培模式小气候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1): 93-100.
    [13] 惠刚盈盛炜彤 . 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经济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4): 454-458.
    [14] 苏建荣张志钧陈智勇 . 藏东南云南红豆杉的药用成分含量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1): 15-20.
    [15] . 木本药用植物红豆杉研究的新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3): -.
    [16] 秘洪雷兰再平孙尚伟傅建平彭晶晶马鑫 . 滴灌栽培杨树人工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6): 946-95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6.009
    [17] 焦月玲周志春余能健金国庆王月生 . 南方红豆杉苗木性状种源分化和育苗环境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3): 363-369.
    [18] 王继永王文全刘勇 . 林药间作系统中药用植物光合生理适应性规律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2): 129-134.
    [19] 吴金坤 . “热带优良速生薪材树种选择及薪材林栽培技术”研究通过成果鉴定. 林业科学研究, 1989, 2(5): 514-514.
    [20] 金川王月英 . 绿竹滩涂栽培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1): 42-4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07
  • HTML全文浏览量:  165
  • PDF下载量:  131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8-12-29

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1. 福建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 福建福州 350003

摘要: 针对三尖杉生长缓慢的生物学特性, 设置了有关苗木培育、幼林栽培和采收利用等试验, 并结合生产经验, 研究了三尖杉优质苗木培育、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和采收利用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及时催芽和提早至3月进行点播, 出苗后适时遮阳(透光率为自然光照的10% ), 及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可突破1年生苗木生长慢的技术瓶颈, 可使大面积培育的三尖杉苗木平均苗高达20 cm, 平均地径达0. 45 cm。选用药用优良种源和品种, 配套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可实现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若利用山地经营, 可选择在?? 、 类立地的残次阔叶林林冠下或地形隐蔽、东向的山垅旱地, 采用苗高21~ 25 cm, 地径0. 40 cm 以上的?? 、 级优质苗造林,残次阔叶树要求林冠透光率在55%左右。林冠下栽植和山垅旱地造林的适宜密度分别为1 m × 0. 3 m 和0. 3 m ×0. 3 m; 若利用农田庇荫设施栽培, 应选用苗高15~ 20 cm, 地径0. 30 cm 以上规格的苗木栽植, 栽植密度为0. 3 m ×0. 3 m, 遮阳透光率在50%左右。苗木栽种后须加强幼林抚育和病虫害防治及配比施用N 肥、P肥或K 肥等。利用农田设施栽培和山地种植的三尖杉药用林, 可分别于栽植后第3~ 4年和第4~ 6年秋冬季进行枝叶采收、截干采收和全株采收, 截干采收时截干高度以10 cm 最佳。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