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王丹 王兵 戴伟 李萍 胡文 郭浩

引用本文:
Citation: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590381 )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00804022 ) 、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702) 、和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站资助项目

The Var ia tion Character istics of So ilOrgan ic Carbon and Its InfluenceFactor in D ifferent Developing Stages of Chinese f ir Planta tion s

  • 摘要: 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层次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变异特征,变异程度为: 40~60 cm土层> 20~40 cm土层> 0~20 cm土层,其中中龄林土壤变异最为显著;随杉木的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含量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呈下降趋势,中龄林到过熟林则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N量、碱解N量、有效P含量等土壤因子密切相关;建立的从幼龄林到过熟林各阶段的土壤有机碳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回归精度,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法处理显示,土壤N状况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异的主导因子。
  • [1]

    David M B. Carbon control on spodosol nitrogen, sulfur and phosphorus cycling [M] / / McFeeW W, Kelly J M. Carbon Forms andFractions in Forest Soils.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1988:329 - 353
    [2]

    Dixon R K, Brown S, Houghton P A. Carbon pools and flux of global forest ecosystem [J]. Science, 1994, 263: 185 - 190
    [3]

    Sundquist E T. The global carbodioxide budget [J]. Science,1993, 259: 935 - 941
    [4]

    Jobbagy E G, Jackson R B.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carbon and itps relation to climate and vegetation [J]. Ecol App l,2002, 10 (2) : 423 - 436
    [5]

    Mann L K. Change in soil carbon storage after cultivation [J]. SoilSci, 1986, 142: 279 - 288
    [6]

    Davison E A. Acherman I L. Change in soil carbon inventions following cultivation of p reviously untilled soils [J]. Biogeochemistry,1993, 20: 161 - 193
    [7] 俞新妥. 杉木栽培学[M]. 福州: 福建科技出版社, 1997

    [8] 邓仕坚, 廖利平, 汪思龙. 间伐效应对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凋落物动态变化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 (增刊) :146 - 150

    [9] 邓仕坚, 张家武, 陈楚莹,等. 不同树种混交林及其纯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1994, 5 (2) : 126 - 132

    [10] 廖利平, 汪思龙, 陈楚莹,等.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凋落物量及其生态功能[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 (增刊) : 127 - 130

    [11] 邵月红, 潘剑君, 孙 波.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特征及碳库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19 (3) : 24 - 28

    [12] 廖利平, 汪思龙, 陈楚莹.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凋落物量的动态变化: 10 年的观测[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 (增刊) :131 - 136

    [13] 汪思龙, 廖利平, 于小军,等. 退化杉木林土壤生态恢复过程中氮磷养分的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 (增刊) :185 - 190

    [14] 盛炜彤, 范少辉. 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研究[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76 - 110

    [15] 张家武, 邓仕坚, 廖利平,等. 杉木连载土壤对其幼树生长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1994, 5 (3) : 241 - 244

    [16] 郑郁善, 陈礼光, 洪 伟. 毛竹杉木混交林生产力和土壤性状研究[J]. 林业科学, 1998, 34 (增刊) : 16 - 25

    [17] 杨玉盛, 何宗明, 陈光水,等. 杉木多代连载后土壤肥力变化[J]. 土壤与环境, 2001, 10 (1) : 33 - 38

    [18] 焦如珍, 杨承栋.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变化趋势[J]. 林业科学, 1999, 35 (1) : 53 - 59

    [19] 焦如珍, 杨承栋, 孙启武,等.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的变化[J]. 林业科学, 2005, 41 (6) :163 - 165

    [20] 焦如珍, 杨承栋, 屠星南, 等.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J]. 林业科学研究,1997, 10 (4) : 373 - 379

    [21] 国家林业局. 森林土壤分析方法[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9

    [22]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30 - 106

    [23]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 95 - 101

    [2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 土壤微生物研究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5: 40 - 64

    [25] 方 晰, 田大伦, 项文化, 等. 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4, 21 (4) : 418 - 423

    [26] 盛炜彤,杨承栋,范少辉. 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性质变化[J].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 (4) : 377 - 385

    [27] 陈楚莹, 廖利平, 汪思龙, 等. 杉木人工林生态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28] 周海庭, 郑晓明, 蒲德钦. 影响中学生数学成绩因素的通径分析[J].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2 (11) : 15 - 20

    [29] 陈 贤, 王其刚, 关文灵, 等. 番茄品系产量的逐步回归分析[J]. 北方园艺, 2007 (3) : 8 - 9

    [30] 卢纹岱. SPSS forWindows统计分析[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267 - 312

    [31] 周 莉, 李保国, 周光胜. 土壤有机碳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20 (1) : 99 - 105

  • [1] 李惠通张芸魏志超贾代东刘雨晖刘爱琴 .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2): 322-32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2.019
    [2] 焦如珍杨承栋屠星南盛炜彤 .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4): 373-379.
    [3] 王磊刘晴廙关庆伟史经攀彭婷婷朱相丞杨樾刘静 . 平原沙土区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4): 72-81. doi: 10.12403/j.1001-1498.20220553
    [4] 杨秀清韩有志 . 关帝山森林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的空间变异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2): 223-229.
    [5] 王宏星孙晓梅陈东升沈亚洲马建伟 . 甘肃小陇山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3): 294-301.
    [6] 杨承栋焦如珍屠星南熊有强陈仲庐 . 杉木林下植被对5~15cm土壤性质的改良*.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5): 514-519.
    [7] 李娟白彦锋彭阳姜春前汪思龙孙睿徐睿 . 湖南会同县杉木人工林管理碳汇的核算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3): 436-44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3.011
    [8] 林英华刘海良张夫道白秀兰王兵 . 江西大岗山杉木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及多样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5): 69-614.
    [9] 马红亮魏春兰李磊高人尹云锋杨玉盛 . 添加葡萄糖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氮素转化及净矿化和硝化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3): 356-362.
    [10] 任奕炜钟小瑛衣华鹏常耀 . 不同林分类型对叶功能性状、林下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2): 161-168. doi: 10.12403/j.1001-1498.20220492
    [11] 姜春前徐庆姜培坤 .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化学和生物化学肥力的综合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6): 700-705.
    [12] 赵品福陈汉民顾小平 . 杉木林生长和合理密度管理模型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1): 105-108.
    [13] 乔桂荣蒋 晶李海营陈 银孙宗修卓仁英 . 麻竹花粉发育过程观察及其分期.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3): 430-434.
    [14] 张宁张怀清林辉蒋娴 . 基于竞争指数的杉木林分生长可视化模拟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6): 692-697.
    [15] 宋阳王成韩丹徐珊珊杜倩王涵 . 雁荡山杉木林夏季空气颗粒物的垂直空间变化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3): 65-7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3.009
    [16] 赵志霞李正才周君刚程彩芳赵睿宇孙娇娇 . 火烧对北亚热带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2): 301-305.
    [17] 张景润左珂怡郭子武凡莉莉林华胡瑞财陈双林 . 亚热带不同地区苦竹叶片养分化学计量变异特征及其环境的驱动作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24, 37(): 1-10.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364
    [18] 陈伯望惠刚盈Klaus von Gadow . Tabu搜索法在森林采伐量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1): 26-31.
    [19] 彭文成熊梦辉龙文兴康勇王茜茜林灯 . 海南尖峰岭两类人工林中天然更新群落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5): 739-743.
    [20] 康希睿张涵丹王小明陈光才 . 北亚热带3种典型森林群落水文过程中盐基离子年内动态变化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5): 28-3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5.00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26
  • HTML全文浏览量:  186
  • PDF下载量:  137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9-04-10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
  •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590381 )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00804022 ) 、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702) 、和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站资助项目

摘要: 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层次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变异特征,变异程度为: 40~60 cm土层> 20~40 cm土层> 0~20 cm土层,其中中龄林土壤变异最为显著;随杉木的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含量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呈下降趋势,中龄林到过熟林则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N量、碱解N量、有效P含量等土壤因子密切相关;建立的从幼龄林到过熟林各阶段的土壤有机碳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回归精度,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法处理显示,土壤N状况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异的主导因子。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