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种桉树不同林龄生物量与能量的研究

韩斐扬 周群英 陈少雄 陈文平 李天会 吴志华 简明

引用本文:
Citation:

2种桉树不同林龄生物量与能量的研究

  • 基金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桉树能源林栽培和主要品种木材热值研究"(No.CAFINT2008C13);国家林业局"948"项目"优良能源树种丛生桉选育技术引进"(No.2007-4-12)

  • 中图分类号: S792.39

Study on Biomass and Energy of Two Different-aged Eucalyptus Stands

  • CLC number: S792.39

  • 摘要: 对广东廉江市石岭林场2种桉树不同林龄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桉树各器官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都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各器官生物量都以干的最大,叶的最小。4.5年生雷林1号桉和尾巨桉林分生物量分别为77.13、80.03 t·hm-2。不同器官间灰分含量、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差异很大,排序分别为:皮>叶>根>枝>干,叶>枝或干>根>皮,叶>枝或根>干>皮。叶、枝、根、干的灰分含量随林龄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而干质量热值则相反;皮的灰分含量和干质量热值随林龄的变化与前者相反。植
  • [1]

    Reichle D E.Dynamic Properties of Forest Ecosystems[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2]

    Somogyi Z, Cienciala E, Makipaa R,et al. Indirect methods of large-scale forest biomass estim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2007,126:197-207
    [3]

    Garkoti S S. Estimates of biomass and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a high-altitude maple forest of the west central Himalayas[J]. Ecological Research,2008,23(1):41-49
    [4]

    Ketterings Q M, Coe R, Noordwijk K, et al. Reducing uncertainty in the use of allometric biomass equations for predicting above-ground tree biomass in mixed secondary forests[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1,146:199-209
    [5]

    Gupta S K.Energy structure of standing crop in certain grasslands at Gyanpur[J].Trop Ecol,1972,13:147-155
    [6]

    Jordan C F.Productivity of a tropical forest and its relation to a world pattern of energy storage [J].J Ecol,1971,59:127-142
    [7] 张清海,叶功富,林益明.海岸退化沙地木麻黄人工林能量的研究[J].林业科学, 2006,42(8):1-7

    [8] 陈少雄,刘杰锋,孙正军,等.桉树生物质能源的优势、现状和潜力[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6,40(增1):119-128

    [9] 谢正生,陈北光,韩锦光,等.雷州两种桉树的生物量估测模型 //中国林学会桉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林学会,1996

    [10] 姚东和,杨民胜,李志辉.林分密度对巨尾桉生物产量及生产力的影响[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0,20(3):20-23

    [11] 谢贤健,张 健,赖 挺,等.短轮伐期巨桉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23(1): 66-74

    [12] 黄世能,郑海水,何克军.桉树薪炭林混交试验 Ⅱ.林分生物量和能量分配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1991,4(5):545-549

    [13] 杨成源,张加研,李文政,等.滇中高原及干热河谷薪材树种热值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6,16(4):294-302

    [14] 周群英,陈少雄,吴志华,等.巨桉等5种桉树的热值和灰分含量[J].热带作物学报, 2009,30(2):161-166

    [15] 陈少雄.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现状与施肥研究[J].桉树科技,2009,26(1):52-63

    [16]

    Ares A, Fownes J.Comparisions between generalized and specific tree biomass functions as applied to tropical ash (Fraxinue uhdei)[J].New Forests , 2000,20:277-286
    [17]

    Cienciaia, Cemy M, Tatarinov F, et al. Biomass functions applicable to Scots pine[J].Trees, 2006,20:483-495
    [18] 张清海,叶功富,林益明,等.福建东山县赤山滨海沙地厚荚相思林与湿地松林生物量和能量的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4(1),123-127

    [19] 陈 波,杨永川,周 莹.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内七种优势植物的热值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105-111

    [20] 陈美玲,上官周平.四种园林植物的热值与养分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 2008,19(4):747-751

    [21] 昝启杰,王伯荪,王勇军.深圳福田无瓣海桑-海桑林能量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2):170-174

    [22] 王文卿,叶庆华,王笑梅,等.盐胁迫对木榄幼苗各器官热值、能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 2001,12(1):8-12

    [23] 候 庸,王伯荪,张宏达,等.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种优势植物的热值研究[J].生态学报,1998,18(3):263-268

    [24] 孙雪峰,陈灵芝,徐瑞成.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林内能量的分配组合特征 //陈灵芝,黄建辉.暖温带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63-172

    [25] 孙国夫,郑志明,王兆骞.水稻热值的动态变化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3,12(1):1-4

    [26]

    Hadley E B, Bliss L C. Energy relationships of alpine plants on Mt. Washington, New Hampshire [J].Ecol Monogr,1964,34: 331-357
    [27] 胡宝忠,刘 娣,周以良,等.白三叶无性系植物种群分株间的资源分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8,26(2):25-28

    [28] 刘 庆,钟章成.斑苦竹无性系种群能量结构研究[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12(3): 22-27

    [29] 乔秀娟,曹 敏,林 华.西双版纳不同林龄次生植物群落优势树种的热值[J].植物生态学报,2007,31(2): 326-332

    [30] 曾小平,蔡锡安,赵 平,等.广东鹤山人工林群落主要优势植物的热值和灰分含量[J].应用生态学报, 2009,20(3):485-492

    [31] 鲍雅静,李政海,韩兴国,等.植物热值及其生物生态学属性[J].生态学杂志,2006,25(9):1095-1103

    [32] 张 林,黄 永,罗天祥,等.林分各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以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为例[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22(2):170-178

    [33] 薛 鹏.雷州林业局6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生长量和生物量研究[J].桉树科技,2009,26(1):18-21

    [34] 刘 茜.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6,16(4):47-51

  • [1] 黄世能郑海水何克军 . 桉树薪炭林混交试验——Ⅱ.林分生物量和能量分配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5): 545-549.
    [2] 周群英陈少雄韩斐扬陈文平李天会吴志华简 明 . 尾细桉等5种桉树无性系生物量和能量的比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1): 18-24.
    [3] 肖文发聂道平张家诚 . 我国杉木林生物量与能量利用率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3): 237-243.
    [4] 张清海叶功富林益明 . 海岸沙地木麻黄人工林凋落物归还量及其热值动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5): 600-605.
    [5] . 不同地理种源麻栎苗期变异和初步选择.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4): -.
    [6] 黄雪蔓刘世荣尤业明 . 固氮树种对第二代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结构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5): 612-620.
    [7] 邱尔发陈卓梅郑郁善洪伟黄宝龙杨主泉 . 山地麻竹笋用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生产力及能量结构.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6): 726-730.
    [8] 张程欧阳林男陈少雄 . 3种初植密度桉树林分生长、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动态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4): 58-65.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4.007
    [9] 陶骏骏王海晖姚奉奇朱凤 . 木本植物叶片热值测试和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2): 48-5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2.007
    [10] 张清海叶功富林益明 . 滨海沙地木麻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热值的动态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4): 455-549.
    [11] 陆新育陈绍信李淼泉常显明 . 泡桐生物量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5): 422-426.
    [12] 丘醒球余倩珠张少翃谭绍满 . 桉树插条生根解剖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2): 170-176.
    [13] 仲崇禄弓明钦陈羽王凤珍关则寇Bernard Dell . 赤桉、细叶桉和巨桉幼林施磷量的确定.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4): 377-384.
    [14] 吴坤明吴菊英徐建民甘四明 . 桉树杂交育种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5): 504-509.
    [15] 何贵平陈益泰胡炳堂封剑文刘化桐蔡宏明 . 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及其纯林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5): 540-547.
    [16] 廖宝文郑德璋郑松发 . 海桑林生物量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1): 47-54.
    [17] 顾茂彬邓玉森 . 桉树害虫的检疫.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5): 552-555.
    [18] 廖宝文郑德璋郑松发陈步峰 . 木榄林生物量的灰色动态预测.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4): 360-367.
    [19] 周国模吴家胜应叶青姚建祥 . 喜树种源苗期生物量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4): 386-391.
    [20] 黄卓烈林韶湘谭绍满 . 桉树体内的生根抑制物质研究综述*.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3): 319-32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49
  • HTML全文浏览量:  234
  • PDF下载量:  164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9-12-23

2种桉树不同林龄生物量与能量的研究

  • 1.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广东 湛江 524022
  • 2. 中国国营林场开发总公司国营雷州林业局,广东 遂溪 524348
基金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桉树能源林栽培和主要品种木材热值研究"(No.CAFINT2008C13);国家林业局"948"项目"优良能源树种丛生桉选育技术引进"(No.2007-4-12)

摘要: 对广东廉江市石岭林场2种桉树不同林龄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桉树各器官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都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各器官生物量都以干的最大,叶的最小。4.5年生雷林1号桉和尾巨桉林分生物量分别为77.13、80.03 t·hm-2。不同器官间灰分含量、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差异很大,排序分别为:皮>叶>根>枝>干,叶>枝或干>根>皮,叶>枝或根>干>皮。叶、枝、根、干的灰分含量随林龄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而干质量热值则相反;皮的灰分含量和干质量热值随林龄的变化与前者相反。植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3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