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关帝山森林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的空间变异特征

杨秀清 韩有志

引用本文:
Citation:

关帝山森林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的空间变异特征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2349);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91403110005)

  • 中图分类号: S714.5

Spatial Variation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of Forestland in Guandi Mountain

  • CLC number: S714.5

  • 摘要: 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选择3个生态功能区设置典型样地,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森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生态系统由人工林→次生演替早期杨桦阔叶林→次生演替中后期云杉、杨、桦混交林顺向演替,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平均值先增加后减小,碳氮比平均值呈逐渐减小趋势。3指标变异系数在11.74%~64.71%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变异性;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变程相对次生林增大,基台值相对减小,表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异质性程度较低,空间分布较次生林更趋于均匀化。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的结构方差比在0~64.8%之间,变异具有较弱或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次生林土壤上述3指标结构方差比均大于75%(云杉、杨、桦混交林中全氮略低为66.8%),表现出强的空间自相关变异,且随顺向演替的进行,各指标结构方差比呈增加趋势;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在空间分布上破碎化程度较高,而次生林各指标则呈较规则的斑块状分布。森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的空间变异及分布格局特征与森林演替和植被类型、植被受干扰程度及地形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 [1] 郭 然,王效科,刘 康,等.樟子松林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研究[J].土壤,2004, 36 (2): 192-196

    [2] 任书杰,曹明奎,陶 波.陆地生态系统氮状态对碳环境的限制作用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 25 (4): 58-67

    [3] 吴海云,曾馥平,宋同清,等.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空间变异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 15 (5): 1029-1036

    [4] 范亚宁,党蕊娟,李世清,等.云雾山草地土壤氮素及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07, 14 (4): 82-86

    [5] 雷能忠,蒋锦刚,黄大鹏.杭埠河流域土壤全氮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47 (2): 300-304

    [6] 宋同清,彭晚霞,曾馥平,等.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植被的演替规律与更新策略[J].山地学报,2008, 26 (5): 597-604

    [7] 袁海伟,苏以荣,郑 华.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和氮素分布特征[J].生态学杂志,2007, 26 (10): 1579-1584

    [8] 贾晓红,李新荣,李元寿.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中土壤碳氮变化规律[J].植物生态学报,2007, 31 (1): 66-74

    [9]

    Solomon D, Lehmann J, Zech W. Land use effects on soil organic matter properties of chromic lavishly in semi arid northern Tanzania carbon, nitrogen, lignin and carbohydrates[J].Agriculture, Ecosystems&Environment, 2000, 78: 203-213
    [10]

    Lopez-Granados F, Jurado-Exposito M, Atenciano S, et al. Spatial variability of agricultural soil properties in southern Spain[J].Plant Soil, 2002, 246: 97-105
    [11] 姜 勇,张玉革,梁文举,等.沈阳市苏家屯区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 14 (10): 1673-1676

    [12] 高润梅,郭晋平.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的演替分析与预测[J].生态学报,2010, 30 (6): 1564-1572

    [13] 杨秀清, 韩有志, 李 乐,等. 华北山地典型天然次生林土壤氮素空间异质性对落叶松幼苗更新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 29 (9): 4656-4664

    [14] 孙志虎,王庆成.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 21 (2): 81-84

    [15] 王政权. 地统计学及在生态学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6] 谷加存,王政权,韩有志.采伐干扰对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土壤表层水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 25 (8): 2001-2009

    [17] 崔晓阳.森林土壤现代试验分析技术[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8

    [18] 熊汉锋, 王运华. 梁子湖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 11(5): 584-589

    [19] 齐雁冰,黄 标,顾志权,等.长江三角洲典型区农田土壤碳氮比值的演变趋势及其环境意义[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8, 27 (1): 50-56

    [20] 曾馥平,彭晚霞,宋同清,等.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自然恢复22年后群落特征[J].生态学报,2007, 27 (12): 5110-5119

    [21]

    Robertson G P. Soil resources, microbial activity, and primary production across an agricultural ecosystem[J]. Ecological Application, 1997, 7: 158-170
    [22] 王炜明.基于GIS的地统计学方法在土壤科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7, 23 (5): 404-408

    [23] 蒋忠诚.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 [1] 王丹王兵戴伟李萍胡文郭浩 .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5): 667-671.
    [2] 王磊刘晴廙关庆伟史经攀彭婷婷朱相丞杨樾刘静 . 平原沙土区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4): 72-81. doi: 10.12403/j.1001-1498.20220553
    [3] 刘奇峰李卓蓉吴江婷罗志斌 . 不同氮素供给水平对84K杨幼苗碳氮代谢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6): 63-7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09
    [4] 武泽宇薛亮张显松李金垚李生王佳 . 喀斯特白云岩坡地旱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4): 74-8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4.009
    [5] 孙金兵桑英宋金凤崔晓阳 . 长白山典型森林土壤黑碳含量及不同组分中的分布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1): 34-40.
    [6] . 三峡库区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2): 246-251.
    [7] 朱志建姜培坤徐秋芳 .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的比较.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4): 523-526.
    [8] 黄铨佟金权杨培林吕志农 . 山西省关帝山中国沙棘种群表型结构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5): 512-517.
    [9] 王力朋晏紫伊李吉跃王军辉何茜苏艳董菊兰 . 氮素指数施肥对3个楸树无性系光合特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1): 46-51.
    [10] . 城乡梯度森林土壤原易位N矿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1): -.
    [11] 杨乐苏周光益邱治军王志香于彬 . 森林土壤硝态氮测定中样品采集与保存方法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2): 209-213.
    [12] 王学聘戴莲韵杨光滢张万儒 .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森林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菌生态分布.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5): 467-473.
    [13] 戴莲韵王学聘杨光滢张万儒 . 我国四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布*.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6): 621-626.
    [14] 曾曙才俞元春 . 宁镇丘陵主要森林类型林下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1): 63-69.
    [15] 邵国栋艾娟娟孙启武董玉峰李建伟 . 昆嵛山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质量状况及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6): 175-18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6.024
    [16] . 海南4种典型林分土壤化学性质比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1): -.
    [17] 吴迪辛学兵赵明扬裴顺祥孔颖 . 北京九龙山不同林分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3): 417-422.
    [18] 薛丽佳高人杨玉盛尹云锋马红亮刘燕萍 . 武夷山土壤有机碳和黑碳的分配规律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3): 399-403.
    [19] 聂浩亮薄慧娟张润哲王江聂立水王丹 . 北京海坨山典型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密度垂直分布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6): 155-162.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6.019
    [20] 孙金兵高菲宋金凤崔晓阳 . 长白山两种森林类型土壤颗粒有机碳和黑碳分布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2): 222-23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2.00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90
  • HTML全文浏览量:  162
  • PDF下载量:  167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08-10

关帝山森林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的空间变异特征

  • 1.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2349);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91403110005)

摘要: 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选择3个生态功能区设置典型样地,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森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生态系统由人工林→次生演替早期杨桦阔叶林→次生演替中后期云杉、杨、桦混交林顺向演替,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平均值先增加后减小,碳氮比平均值呈逐渐减小趋势。3指标变异系数在11.74%~64.71%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变异性;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变程相对次生林增大,基台值相对减小,表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异质性程度较低,空间分布较次生林更趋于均匀化。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的结构方差比在0~64.8%之间,变异具有较弱或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次生林土壤上述3指标结构方差比均大于75%(云杉、杨、桦混交林中全氮略低为66.8%),表现出强的空间自相关变异,且随顺向演替的进行,各指标结构方差比呈增加趋势;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在空间分布上破碎化程度较高,而次生林各指标则呈较规则的斑块状分布。森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的空间变异及分布格局特征与森林演替和植被类型、植被受干扰程度及地形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2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