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丛生竹秆基各笋目的出笋成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周益权 顾小平 吴晓丽 郑仁红 朱维双

引用本文:
Citation:

丛生竹秆基各笋目的出笋成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D24B0703)

  • 中图分类号: S795

Study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mboo Shooting from Base of Sympodial Bamboo Buds

  • CLC number: S795

  • 摘要: 调查了西南地区人工栽培的梁山慈竹、撑绿竹、硬头黄竹着生于秆基两侧的4对大型芽(又叫笋目、芽眼、芽目)的出笋成竹生物学特性,计算各年龄母竹和各笋目位置的出笋率、成竹率、新竹相对生长率。结果表明:随着母竹年龄的增加,出笋成竹能力明显下降,1年生母竹出笋成竹能力最强,2年生母竹迅速下降,3年生母竹基本丧失繁殖能力;各笋目的出笋成竹能力为2目>头目>3目>4目,3目、4目显著低于头目、2目。综合分析母竹年龄和笋目位置表明:1年生母竹的头目、2目萌发力最强,是留笋长竹的最佳笋芽。通过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将3个竹种的出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出笋数少但成竹率高,中后期出笋数增加,但成竹率却明显下降;笋目萌发年龄和出笋时间与笋目位置有关,分布在秆基中下部的头目、2目萌发年龄较早,在出笋期的出笋时间也较早,而位于秆基中上部的3目、4目萌发年龄较迟,出笋时间也较晚。根据各笋目的出笋成竹特性,从抚育、间伐和水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调控林分出笋的经营管理对策。
  • [1] 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竹类研究室.竹林培育[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4

    [2] 高贵宾,顾小平,吴晓丽,等.绿竹出笋规律与散生状栽培技术[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1):83-88

    [3] 何钧潮.笋用竹林丰产培育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4] 石 明,陈宝昆,杨宇明,等.云南甜龙竹发笋生物学特性初报[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2):16-19,26

    [5] 罗明灿,刘惠民,韩 灯,等.龙竹林分结构的初步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1,20(1):15-18

    [6] 苏文会,顾小平,官凤英,等.大木竹种群生物量结构及其回归模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30(5):51-54

    [7] 苏智先,钟章成.慈竹无性系种群生长发育规律初探[J].应用生态学报,1992,7(3):289-293

    [8] 周本智.麻竹出笋和高生长规律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9,12(5):461-466

    [9] 陈礼清.永川慈竹纸浆林集约栽培合理结构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00(1):27-30

    [10] 庚晓红.退耕还林地撑绿杂交竹林分结构规律研究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5

    [11] 吕玉奎, 罗 淋.丛生竹笋材两用林丰产栽培技术[J].重庆林业科技,2008(1):59-61,38

    [12] 齐新民.料慈竹人工林施肥试验的经济效益分析[J].竹子研究汇刊,1999,18(1):12-15

    [13] 焦雪梅,方洪刚,钱晓刚.黔北撑绿竹林基地施肥供需状况与技术措施[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7,26(4):319-323,200

    [14] 高贵宾,顾小平,吴晓丽,等. 绿竹笋用林扒晒与施肥技术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27(1):79-82

    [15] 刘 庆,钟章成.斑苦竹无性系种群克隆生长格局动态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6,7(3):240-244

    [16] 王 琼,苏智先,雷宁菲,等.慈竹母株大小对克隆生长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5,29(1):116-121

  • [1] 周本智 . 麻竹出笋和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5): 461-466.
    [2] 郑祥亁崔永忠陈凌娜杨汉奇 . 屏边空竹四季出笋及幼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5): 131-13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5.018
    [3] 李伟成王树东钟哲科盛海燕周妍 . 酒竹的个体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相关模型.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6): 713-719.
    [4] 黄克福杨笑如 . 台湾桂竹林出笋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6): 634-639.
    [5] 顾小平吴晓丽汪阳东 . 几种丛生竹根际联合固氮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1): 28-34.
    [6] 张文燕周道三马乃训叶长青曹德友张华明 . 几种造纸用丛生竹秆节育苗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4): 425-428.
    [7] 潘孝政 . 浙南五种丛生竹测树因子的相关回归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1): 105-111.
    [8] 谢锦忠傅懋毅张光楚李岱一陈秀梅 . 丛生竹次生枝采萌圃促萌技术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2): 111-117.
    [9] 顾小平苏梦云岳晋军吴晓丽 . 几种丛生竹愈伤组织诱导与防褐变技术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1): 75-78.
    [10] 封焕英范少辉苏文会余林刘广路 . 竹林专用矿渣肥对毛竹发笋成竹影响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3): 407-410.
    [11] 郭子武江志标陈双林许波叶生月李明良 . 高节竹与毛竹鞭笋品质和适口性比较.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3): 447-450.
    [12] 曹群根冯世祥何月祥 . 不同覆盖物对雷竹林笋生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1): 39-43.
    [13] 吴明吴柏林曹永慧陈双林 . 不同施肥处理对笋用红竹林土壤特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3): 353-357.
    [14] 邱尔发陈卓梅郑郁善洪伟黄宝龙 . 麻竹山地笋用林施用有机肥和生长调节剂的产量效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1): 84-91.
    [15] 陈双林吴柏林张德明盛方清胡建军 . 笋材两用毛竹林冠层结构及其生产力功能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4): 349-355.
    [16] 刘景芳童书振陈孝陈长发吴克选张利明 . 杉木原条出材量(率)表的编制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4): 401-407.
    [17] 王明亮 . 理论造材:削度方程和出材率表的编制.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3): 271-276.
    [18] 徐金良毛玉明郑成忠范荣德周世水陈永辉成向荣虞木奎 . 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1): 99-107.
    [19] 宁守国安延杰姜文南 . 柞、硬阔叶树与软阔叶树原条材种出材量(率)表的编制.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6): 731-733.
    [20] 弓明钦苏联军陈羽王凤珍曹嘉相 . 松茸菌塘出茸规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4): 374-37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119
  • HTML全文浏览量:  204
  • PDF下载量:  149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03-12

丛生竹秆基各笋目的出笋成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富阳 311400
  • 2. 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36
  • 3. 四川省长宁县林业局,四川 长宁 644003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D24B0703)

摘要: 调查了西南地区人工栽培的梁山慈竹、撑绿竹、硬头黄竹着生于秆基两侧的4对大型芽(又叫笋目、芽眼、芽目)的出笋成竹生物学特性,计算各年龄母竹和各笋目位置的出笋率、成竹率、新竹相对生长率。结果表明:随着母竹年龄的增加,出笋成竹能力明显下降,1年生母竹出笋成竹能力最强,2年生母竹迅速下降,3年生母竹基本丧失繁殖能力;各笋目的出笋成竹能力为2目>头目>3目>4目,3目、4目显著低于头目、2目。综合分析母竹年龄和笋目位置表明:1年生母竹的头目、2目萌发力最强,是留笋长竹的最佳笋芽。通过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将3个竹种的出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出笋数少但成竹率高,中后期出笋数增加,但成竹率却明显下降;笋目萌发年龄和出笋时间与笋目位置有关,分布在秆基中下部的头目、2目萌发年龄较早,在出笋期的出笋时间也较早,而位于秆基中上部的3目、4目萌发年龄较迟,出笋时间也较晚。根据各笋目的出笋成竹特性,从抚育、间伐和水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调控林分出笋的经营管理对策。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