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西藏色季拉山野生观赏植物优先开发序研究

邢震 张启翔 刘灏 潘会堂

引用本文:
Citation:

西藏色季拉山野生观赏植物优先开发序研究

  •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西藏珍稀野生花卉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200704037);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西南边疆项目"西藏园林植物生态效益定量研究"(A09036)

  • 中图分类号: S326

Studies on the Priority Exploitation Ranking of the Wild Ornamental Plants in Mt. Shergyla

  • CLC number: S326

  • 摘要: 在借鉴各种评价模型研究成果基础上,以色季拉山47科102属184种重点野生观赏植物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由观赏价值系数、特有性系数、生境系数、蕴藏系数、种内变异系数、濒危系数、抗性系数、可获得性系数等8项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采用K类中心聚类(快速聚类,K-means Cluster Analysis in SPSS)法确定了重点野生观赏植物的优先开发序。
  • [1]

    Hemsley W B. The Flora of Tibet [M]. Kew Bulletin. 1900
    [2]

    Hemsley W B. The flora of the Tibet or high Asia [J]. The Journal of the Linnety, Botany, 1902, 35(244): 124-265
    [3]

    Marquand C V B. The botanical collection made by Captain F. Kingdon Ward in the eastern Himalaya and Tibet in 1924-25[J].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Botany, 1929, 48(321): 149-229
    [4] 吴征镒. 西藏植物志(1-5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5

    [5] 郎楷永, 冯志舟, 李渤生. 中国高山花卉[M]. 北京: 中国世界语出版社, 1997

    [6] 徐凤翔, 郑维列. 西藏野生花卉[M].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1999

    [7] 次仁吉, 周 进, 梅兰群措. 西藏色季拉山野生观赏木本植物资源[J]. 西藏科技, 2003,122(6): 26-31

    [8] 林 玲, 罗 建. 西藏色季拉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观赏特性及应用探讨[J]. 四川林勘设计, 2002(4): 5-8

    [9] 邢 震. 西藏色季拉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7

    [10] 徐凤翔,等. 西藏高原森林生态研究[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5

    [11] 林芝地区气象台, 林芝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西藏林芝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区划[M]. 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5

    [12] 贺 珊, 周厚高, 王文通, 等. 观赏蕨类植物的美学特征与评价标准[J]. 广东园林, 2003(3): 34-37

    [13] 林绍生, 李华芬, 陈义增. 应用模糊数学评价观叶植物的观赏性[J]. 亚热带植物通讯, 2000, 29(2):43-47

    [14] 唐东芹, 杨学军, 许东新.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1, 18(4):394-397

    [15] 王 雁, 陈鑫峰. 心理物理学方法在国外森林景观评价中的应用[J]. 林业科学, 1999, 35(5): 42-49

    [16] 周 繇. 长白山区珍稀濒危观赏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6, 24(4):357-364

    [17]

    Benson R E,McCool S F, Schlieter J A. Attainting visual quality objectives in timber harvest areas-landscape architects' evaluation . USDA For Serv Res Pap. INT 262.14P.1981
    [18]

    Buhyoff G J, Leuschner W A, Arndt. Replication of a scenic preference function[J]. Forest Science, 1980, 26:227-230
    [19]

    Ali Ozbolen, Arzu Kalin. The semantic value of plants in the perception of space[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1, 36:257-259
    [20] 傅立国. 中国植物红皮书-珍稀濒危植物(第1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1] 国家环保局,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1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22] 朱万泽, 范建容. 西藏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保护[J]. 山地学报, 2003, 21(增刊):31-39

    [23] 卢纹岱. 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第三版)[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24]

    Orlando V Griego,George A Morgan. Easy Use and Interpretation of SPSS for Windows: Answering Research Questions with Statistics[M]. Mahwah N 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8
    [25] 顾基发. 系统工程与科学决策[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 [1] 郎学东苏建荣张志钧张炜银罗建王素丽 . 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种子植物花卉资源现状.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5): 727-732.
    [2] 罗大庆郭泉水薛会英边巴多吉潘刚 .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原始林林隙更新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5): 564-569.
    [3] 王国严罗建徐阿生庄颖梅 . 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结构与动态.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3): 292-299.
    [4] 于德水卢杰张萌张新生 . 西藏色季拉山西藏红杉径向生长对气温和降水波动的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1): 91-99. doi: 10.12403/j.1001-1498.20220144
    [5] 唐晓琴任毅华臧建成张艺超 . 冷杉梢斑螟在林芝云杉上的生物学特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2): 60-6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2.009
    [6] 彭方仁 . 有序聚类法在大叶樟苗高生长时期划分中的应用. 林业科学研究, 1989, 2(5): 501-504.
    [7] 辛学兵翟明普 .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6): 668-676.
    [8] 孔庆云辛学兵黄界 .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树冠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6): 807-813.
    [9] 辛学兵孔庆云方江平 .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木根系营养元素的特征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5): 717-721.
    [10] 辛学兵王景生翟明普 .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生态系统养分的淋溶输出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1): 6-11.
    [11] 汪政科彭镇华 . 观赏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1): 97-102.
    [12] 樊志颖陈康李江荣汪汉驹潘开文 . 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时空动态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5): 123-133.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05.014
    [13] 周繇 . 石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5): 590-597.
    [14] 马和平郭其强刘合满钱登锋 . 西藏色季拉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表层土壤碳氮变化特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2): 240-246.
    [15] 张文燕马乃训 . 竹类植物花期生物学特性. 林业科学研究, 1989, 2(6): 596-600.
    [16] 邢新婷傅懋毅 . 竹类植物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3): 358-365.
    [17] 赵宪文张淑娟陆显祥 . 遥感资料和聚类方法在县级林业区划中的应用.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2): 239-242.
    [18] 李昆陈玉德谷勇张志均侯彬 . 云南野生余甘子果实类群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7(6): 606-611.
    [19] 张文燕马乃训 . 竹类植物花粉的生活力和自然授粉.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3): 250-255.
    [20] 樊龙江郭兴益马乃训 . 竹类植物与水稻等其它禾本科作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及基因序列组成的比较.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2): 165-16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023
  • HTML全文浏览量:  180
  • PDF下载量:  131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1-05-20
  • 刊出日期:  2011-12-13

西藏色季拉山野生观赏植物优先开发序研究

  • 1. 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西藏 林芝 860000
  • 2.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西藏珍稀野生花卉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200704037);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西南边疆项目"西藏园林植物生态效益定量研究"(A09036)

摘要: 在借鉴各种评价模型研究成果基础上,以色季拉山47科102属184种重点野生观赏植物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由观赏价值系数、特有性系数、生境系数、蕴藏系数、种内变异系数、濒危系数、抗性系数、可获得性系数等8项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采用K类中心聚类(快速聚类,K-means Cluster Analysis in SPSS)法确定了重点野生观赏植物的优先开发序。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