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甘肃小陇山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王宏星 孙晓梅 陈东升 沈亚洲 马建伟

引用本文:
Citation:

甘肃小陇山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 基金项目: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10427)

  • 中图分类号: S791.223

Changes of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Larix kaempferi Plantations in Xiaolongshan, Gansu Province

  • CLC number: S791.223

  • 摘要: 采用时序研究法对甘肃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6、15、23、35 a)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多因子综合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主成分特征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分析土壤性质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发育至近熟林阶段,土壤物理性质变差,表现为土壤密度最大1.62 g·cm-3,毛管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降至最低,分别为29.69%、24.45%,并且土壤有机质、氮、磷、钾、镁、钙含量也明显降低;而到成熟林阶段,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改善,土壤密度降低为1.21 g·cm-3、毛管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恢复至45.56%、42.65%,土壤养分含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超过了中龄林阶段的水平;同时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土壤性质综合得分分别为-0.329、0.188、-0.565、0.739,也表明近熟林土壤性质最差,成熟林土壤性质最好。
  • [1] 周 莉,代力名,谷会岩,等.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含量动态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771-1775

    [2] 王海燕,雷相东,张会儒,等.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土壤养分特征[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11):68-73

    [3] 陈立新.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变化规律与调控措施的研究 . 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1-10

    [4] 盛炜彤,范少辉.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2002, 15(6):629-636

    [5] 盛炜彤,范少辉,马详庆,等.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康 冰,刘世荣,蔡道雄,等.马尾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下植被及土壤性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0):2323-2331

    [7] 杨承栋.造林树种土壤质量演化与调控机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8] 马常耕,孙晓梅.我国落叶松遗传改良现状及发展方向[J]. 世界林业研究,2008,21(3):58-63

    [9] 马常耕.落叶松种与种源选择[M].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1-15

    [10] 刘世荣,李春阳.落叶松人工林养分循环过程与潜在地力衰退趋势的研究[J]. 东北林业大学报,1993,21(2):20-24

    [11]

    Liu Shirong, Li Xuemin, Niu Limin.The degradation of soil fertility in pure larch plantations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China[J]. Ecological Engineering,1998,10:75-86
    [12] 陈立新,肖 洋.大兴安岭落叶松林地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肥力演变与评价[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5):50-55

    [13] 陈立新,陈祥伟,段文标.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与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1998, 9(6):581-586

    [14] 闫德仁.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J]. 生态学杂志,1993,12(3):8-10

    [15] 闫德仁,刘永军,张幼军.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动态[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31(3):16-18

    [16] 闫德仁,王晶莹,杨茂仁.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衰退趋势[J]. 生态学杂志,1997,16(2):62-66

    [17]

    Yang Kai, Zhu Jiaojun, Yan Qiaoling. Changes in soil P chemistry as affected by conversion of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s to larch plantations [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10,260:422-428
    [18] 孙晓梅,张守攻,祁万宜,等.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造林整地与抚育技术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7,20 (2):235-240

    [19] 陈 琦,尹粉粉,曹 靖,等.秦岭西部不同发育阶段油松和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变化和分布特征[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5):466-471

    [20] 杨 鑫,曹 靖,懂茂星,等.外来树种日本落叶松对森林土壤质量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0):2109-2116

    [21] 国家林业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土壤分析方法[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22] 北京林业大学.土壤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132-134

    [23] 陈立新.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酸度与有机磷形态的相关性[J]. 生态学报,2005,25(11):2842-2847

    [24] 陈立新,段文标,乔 璐.落叶松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特征及酸度研究[J]. 水土保持科学,2011,25(3):131-135

    [25] 王海燕,雷相东,陆元昌,等.海南4种典型林分土壤化学性质比较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1):129-133

    [26] 王 丹,戴 伟,王 兵,等.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性质变化的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3):59-63

    [27] 袁颖红,樊后保,黄荣珍,等.连续年龄序列桉树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J]. 生态环境学报,2009,18(1): 268-273

    [28]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4-68

    [29] 陈喜全,郭秋慧,王政权.落叶松纯林与落叶松胡桃楸混交林下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1,19(专刊):258-274

    [30] 李国雷,刘 勇,李瑞生,等.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演变[J]. 林业科学,2008,44(9):76-81

    [31]

    Burke D J, Weintraub M N, Hewins C R,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nutrient cycling and soil fungal communities in a northern hardwood forest[J].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2011,43:795-803
    [32] 张昌顺,李 昆.人工林地力的衰退与维护研究综述[J]. 世界林业研究,2005,18(1):17-21

    [33] 王洪君,宫 芳,郑宝仁,等.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性质[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7,25(3):75-79

    [34] 胡亚林,曾德慧,汪思龙,等.管理措施对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07,26(11):1828-1834

    [35] 赵其国.中国东部红壤地区土壤退化的时空变化、机理及调控[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2:38-48

    [36] 王 燕,刘苑秋,曾炳生,等.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1) :96-100

    [37]

    Moore T R, Trofymow J A, Taylor B, et al.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s in Canadian forests[J]. Global Change Biology,1999,5:75-82
    [38] 郭剑芬,杨玉盛,陈光水,等.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2006,42(4):94-100

    [39]

    Jacob M, Weland N, Platner C, et al. Nutrient release from decomposing leaf litter of 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 trees along a gradient of increasing tree species diversity[J].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2009,41:2122-2130
    [40] 张鼎华,叶章发,范必有,等.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1,12(5):672-676

    [41] 林 娜,刘 勇,李国雷,等.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 世界林业研究,2010,23(3):44-47

    [42] 雷相东,陆元昌,张会儒,等.抚育间伐对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的影响[J]. 林业科学,2005,41(4):80-85

    [43]

    Inagaki Y, Kuramoto S, Torii A, et al. Effects of thinning on leaf-fall and leaf-litter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hinoki cypress (Chamaecyparis obtusa Endlicher) plantation stands in Japan[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8,255:1859-1867
  • [1] 李惠通张芸魏志超贾代东刘雨晖刘爱琴 .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2): 322-32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2.019
    [2] 焦如珍杨承栋屠星南盛炜彤 .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4): 373-379.
    [3] 高成杰唐国勇刘方炎张春华孙永玉李昆 . 林分结构调整对云南松次生林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5): 841-84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5.018
    [4] 赵京京王超群董玉红厚凌宇焦如珍 . 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幼龄林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1): 153-15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1.021
    [5] 王丹王兵戴伟李萍胡文郭浩 .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5): 667-671.
    [6] . 昆明金殿林区云南松次生林健康状况与\n土壤相关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6): 865-871.
    [7] 盛炜彤杨承栋范少辉 . 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性质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4): 377-385.
    [8] 张春雨赵秀海郑景明 .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与林下土壤性质对比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3): 347-352.
    [9] 何佩云丁贵杰谌红辉 . 连栽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比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3): 357-362.
    [10] 李帅锋苏建荣刘万德郎学东黄小波贾呈鑫卓童清唐红燕 . 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6): 810-817.
    [11] 马顺兴王军辉张守攻孙晓梅梁保松周德义刘淑梅 .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木材性质的遗传变异.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1): 69-73.
    [12] 邢新婷邵亚丽安珍上官蔚蔚赵荣军 .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管胞力学性质的遗传变异.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4): 510-515.
    [13] 唐艳龙杨清培温小遂王丽娜何小龙余林 . 萧氏松茎象发生与湿地松林地枯落物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4): 554-559.
    [14] 沈亚洲孙晓梅张江涛杜彦昌马建伟 . 甘肃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生物量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4): 517-522.
    [15] 简尊吉倪妍妍徐瑾曾立雄雷蕾朱建华肖文发 . 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纬度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2): 1-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2.001
    [16] 范艳如兰倩韩素英齐力旺张立峰 . 日本落叶松LaSPL2LaSPL3在体细胞胚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5): 79-8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05.009
    [17] 孙晓梅张守攻祁万宜张鲜艳王军辉 . 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幼龄林施肥技术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1): 68-73.
    [18] 张俊红吴涛韩素英齐力旺张守攻 . 落叶松体胚发育中12个针叶树特异microRNAs表达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4): 411-418.
    [19] 江香梅肖复明龚斌叶金山 . 闽楠天然林与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6): 862-866.
    [20] 孙长忠沈国舫李吉跃贾黎明 . 我国主要树种人工林生产力现状及潜力的调查研究Ⅱ.桉树、落叶松及樟子松人工林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6): 657-66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64
  • HTML全文浏览量:  212
  • PDF下载量:  9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1-11-25
  • 刊出日期:  2012-06-13

甘肃小陇山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 2.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 741022
基金项目: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10427)

摘要: 采用时序研究法对甘肃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6、15、23、35 a)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多因子综合比较,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主成分特征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分析土壤性质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发育至近熟林阶段,土壤物理性质变差,表现为土壤密度最大1.62 g·cm-3,毛管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降至最低,分别为29.69%、24.45%,并且土壤有机质、氮、磷、钾、镁、钙含量也明显降低;而到成熟林阶段,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改善,土壤密度降低为1.21 g·cm-3、毛管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恢复至45.56%、42.65%,土壤养分含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超过了中龄林阶段的水平;同时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土壤性质综合得分分别为-0.329、0.188、-0.565、0.739,也表明近熟林土壤性质最差,成熟林土壤性质最好。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4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