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云杉引种及种和种源早期评价

李青粉 王军辉 张建华 张宋智 马建伟 杨海裕

引用本文:
Citation:

云杉引种及种和种源早期评价

  • 基金项目: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欧洲云杉无性扩繁技术体系应用与示范(2010GB24320611)"

  • 中图分类号: S722.7

Introduction and Early Evaluation of Species and Provenances of Spruce

  • CLC number: S722.7

  • 摘要: 对引进的欧洲云杉、西加云杉、白云杉、黑云杉以及国内的川西云杉和青海云杉的24个不同种和种源生长及分枝性状进行早期(8年生)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5年生长期内生长及形态性状在不同的云杉种间和种源间的差异多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且种和种源的方差分量分别占总方差分量的32.47%和23.97%,证明不同种间和种源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通过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发现,国外的云杉种较国内种在生长表现和适应性上均有明显的优势。经性状相关分析得知:各个生长及形态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苗高与各分枝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值为0.825 9。最后利用苗高为主要指标初步筛选出6个优良种源,入选的种源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其中苗高、侧枝总数以及当年侧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17.07 cm、57.75、12.46, 均分别比对照种源的总平均值高48.54%、56.46%和63.30%。
  • [1]

    Harrison.Handbook of Coniferae and Ginkgoaceae (Fourth edition)[M].London: Edward Amoid ( Publishers ) LTD,1966
    [2] 马常耕.不断开拓,高效快速推进我国无性系林业 .1997年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会议论文.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11-19

    [3] 郑万钧.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127-166

    [4] 童成仁,刘平生. 呼和浩特树木园云杉属(Picea)引种及评估[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9,35(2):37-43

    [5] 马常耕.世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水平与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1991,4 (1):85-87

    [6] 马常耕.世界加速林木育种轮回研究的现状[J].世界林业研究,l996,9 (6):15-23

    [7] 马常耕.世界松类无性系林业发展策略和现状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1994,7(2):12-18

    [8] 朱之悌.树木的无性繁殖与无性系育种[J].林业科学,1986,22(3):280- 289

    [9] 洪菊生,王豁然. 世界林木遗传、育种和改良的研究进展和动向[J]. 世界林业研究,1991, 4 (1):7-11

    [10] 张 葳,王思恭,刘永红,等.云杉苗期和幼林期种间性状变异初探[J].陕西林业科技, 1997(2): 11-12,16

    [11] 罗建勋,孙 鹏,王乐辉,等.云杉种源苗期性状变异及种源选择初步研究[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4):15-18

    [12] 祁生秀,蔡晋翔, 徐守成,等.国外云杉引种试验[J].青海农林科技,2008(1):28-30

    [13] 张立功,张闯令.欧洲云杉引种研究[J].河北林学院学报, 1995,10(2):122-126

    [14] 刘娇妹,王军辉,张守攻,等.云杉种间和种源间苗期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26(增刊):112-115

    [15] 董 健,于世河,陆爱君,等.云杉引种及优良种—种源选择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7(5):1-19

    [16] 陈晓波,王继志,田俊德,等. 黑云杉、白云杉引种试验初报[J]. 吉林林业科技,1996(5):15-17

    [17] 贾忠奎,马履一,王小平.北美白云杉、黑云杉在中国的引种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3):340-345

    [18] 狄杜娟,徐永波,梁延海,等.黑云杉、白云杉苗期生长性状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5(4):16-18

    [19] 陈晓波,王继志,田德俊,等.黑云杉、白云杉引种试验初报[J].吉林林业科技,1996(5):15-17

    [20] 谢孝福.植物引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21]

    Igor A Y, Fossdal C G, Johnsen ø. MicroRNAs, the epigenetic memory and climatic adaptation in Norway spruce[J]. New Phytologist, 2010(187): 1154-1169
  • [1] 安三平许娜杜彦昌王丽芳马建伟王军辉 . 云杉种和种源生长性状早期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5): 20-2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5.003
    [2] 蒲莹曾伟生 . 基于树高和树冠因子的立木材积模型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2): 196-201.
    [3] 李因刚周志春金国庆范辉华王月生 . 乳源木莲苗生长和形态的地理种源分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1): 35-39.
    [4] 郭文福蔡道雄贾宏炎温恒辉 . 马尾松与红椎等3种阔叶树种营造混交林的生长效果.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6): 839-845.
    [5] 焦月玲周志春金国庆王月生余能健 . 6个南方红豆杉种源苗期和幼龄生长差异.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5): 636-640.
    [6] 李永胜周志春金国庆江志标饶龙兵陈仲良余雪琪 . 七叶树种间和种内生长与形态差异.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4): 581-585.
    [7] 梁坤南白嘉雨 . 尾叶桉种源─家系生长与抗风性选择.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6): 700-707.
    [8] 王秀花陈柳英马丽珍范辉华叶穗文周志春 . 7年生木荷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地理遗传变异及种源选择.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3): 307-313.
    [9] 骆文坚金国庆何贵平冯建国张东北周志春 . 红豆树等6种珍贵用材树种的生长特性和材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6): 809-814.
    [10] 于晓丽李发根翁启杰周长品甘四明 . 桉树扦插生根和生长性状的QTL定位.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2): 200-204.
    [11] 肖德卿邓章文罗芊芊徐肇友沈斌陈焕伟徐洪辉周志春 . 幼龄红豆树生长和形质性状家系变异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3): 152-15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3.017
    [12] 张蕊周志春余能健骆文坚冯建国金国庆 . 不同种源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和紫杉醇含量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1): 56-62.
    [13] 苑海静邢文黎徐海东汪阳东成向荣张春祥 . 麻栎不同种源幼林生长和生物量的变异.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5): 97-105.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5.012
    [14] 李金花张绮纹苏晓华高建设卢宝明 . 美洲黑杨与不同种源青杨杂种苗叶片和生长性状多水平变异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1): 66-75.
    [15] 辛娜娜张蕊范辉华陈康徐有明周志春 . 5年生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家系变异和选择.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3): 316-322.
    [16] 冯建国徐耀庭陈益泰 . 浙西南丘陵地八种乡土阔叶树的生长表现.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4): 438-441.
    [17] 王超陈晓鸣杨子祥陈航刘娟陆沁亓倩任维宾 . 两种接种方式下角倍蚜虫瘿对寄主盐肤木枝叶生长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1): 78-8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1.010
    [18] 仲崇禄弓明钦康丽华 . 土壤元素与木麻黄生长和VA菌根菌侵染率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2): 135-141.
    [19] 陈顺伟方新高朱杭瑞王志明商建宏 . N、P和调花丰产素对板栗生长及花性别调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3): 299-303.
    [20] 潘志刚管宁韦善华杨建林王观明陈贰 . 我国南方杂交松生长和材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4): 398-40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82
  • HTML全文浏览量:  180
  • PDF下载量:  133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1-07-25
  • 刊出日期:  2012-10-11

云杉引种及种和种源早期评价

  • 1. 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
  • 2. 甘肃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 甘肃 天水 741022
基金项目: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欧洲云杉无性扩繁技术体系应用与示范(2010GB24320611)"

摘要: 对引进的欧洲云杉、西加云杉、白云杉、黑云杉以及国内的川西云杉和青海云杉的24个不同种和种源生长及分枝性状进行早期(8年生)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5年生长期内生长及形态性状在不同的云杉种间和种源间的差异多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且种和种源的方差分量分别占总方差分量的32.47%和23.97%,证明不同种间和种源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通过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发现,国外的云杉种较国内种在生长表现和适应性上均有明显的优势。经性状相关分析得知:各个生长及形态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苗高与各分枝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值为0.825 9。最后利用苗高为主要指标初步筛选出6个优良种源,入选的种源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其中苗高、侧枝总数以及当年侧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17.07 cm、57.75、12.46, 均分别比对照种源的总平均值高48.54%、56.46%和63.30%。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2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