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枫香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柴国锋 郑勇奇 王良桂 张川红 黄发新 丁小飞

引用本文:
Citation:

枫香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分析

  • 基金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林木、花卉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编号:2006BAD13B07)

  • 中图分类号: S718.46

Genetic Diversity of Allozyme Markers of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 CLC number: S718.46

  • 摘要: 对取自枫香16个群体的幼嫩叶片样品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电泳技术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群体间的遗传结构差异显著。在所分析的6个酶系统共6个位点中,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变化从0 1不等, 16个群体中有9个群体存在稀有基因,6个群体存在特有基因,一共发现了4个稀有基因,3个特有基因;(2)枫香群体水平每位点等位基因数总平均为3个,每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总平均为1.855 7个,多态位点百分率总平均为100%,观察杂合度总平均为0.582,期望杂合度总平均为0.443, Shannon信息指数总平均为0.711 0。从整体上看,群体内的杂合子超过了哈代-温伯格平衡所要求的比例,杂合子过量。(3)UPGMA聚类分析显示,枫香16个群体中分为2大类,第1大类就是福建建瓯,其他15个群体即为第2大类。在第2大类中遗传距离较远的群体是重庆丰都、安徽黄山,它们与本类群体中其他13个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而该13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近,因此可以看出,福建建瓯与其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是最远的,16个群体基本上呈现按地理距离聚类的趋势,与地理分布格局较吻合。
  • [1] 郑万钧.中国树木志(2)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1888-1889

    [2] 张锡象,陈建松. 保护乡土树种维护生态平衡[J].中国林业,2004(9):32

    [3]

    Wilson J E.The biological diversity crisis[J].BioScience,1985,35(11):700-706
    [4] 王淑珍.孢子诱变菌株CJL990灵芝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9(4):69-73

    [5] 丁 毅,宋远淳.大麦酯酶同工酶酶谱的聚类分析与遗传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41(6):729-734

    [6] 孙立军,高吉寅,关建平.中国大麦酯酶同工酶的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研究[J].作物品种资源,1995,2(2):1-5

    [7] 李小林.世界苹果属植物酯酶同工酶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19(2):105-111

    [8] 葛 颂.遗传多样性及其检测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68-77

    [9] 王中仁.植物等位酶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8-43

    [10] 丁小飞.同工酶技术在鹅掌楸属树种分类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9(2):5-8

    [11]

    Hamrick J L.Isozymes and the analysis of genetic structure in plant populations[M]//Soltis D E,Soltis P S.Isozymes in Plant Biology,London:Chapman and Hall,1990:87-105
    [12] 郑 健,郑勇奇.花楸树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8,6(6):562-569

    [13] 竺利波.紫荆遗传多样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7(3):138-145

    [14]

    Honey M T,Parks C R. Genetic divergence in Liquidambar styraciflua, L. formosana, and L.acalycina (Hamamelidaceae)[J]. Systematic otany, 1994,19(2):308-316
    [15]

    Daniel L H, Andrew G C. Principles of population genetics[M]. Sinauer Associates:Inc.,2007
    [16] 庞广昌,姜冬梅.群体遗传多样性和数据分析[J]. 林业科学, 1995,31(6):543-550

    [17] 胡树贵,李 艳.44个百合品种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9,38(4):27-35

    [18] 李文英,顾万春.蒙古栎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J].林业科学,2005,41(1):49-56

    [19] 付增娟,张川红.黑荆和银荆的繁殖扩散和入侵潜力[J].林业科学,2006,42(10):52-58

  • [1] 罗建勋顾万春 . 云杉表型与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2): 255-262.
    [2] 李文英顾万春 . 蒙古栎天然群体等位酶遗传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3): 269-276.
    [3] 杨自湘 . 应用同工酶鉴定黑松林内变异类型的遗传特性.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3): 315-319.
    [4] 荣文琛周志春 . 福建省戴云山区马尾松天然群体同工酶遗传变异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89, 2(6): 576-581.
    [5] 裴云霞曹健杜克兵管兰华张锐蒋祥娥蔡桁倪天虹 . 贮藏温度对枫香种子耐贮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5): 55-6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5.007
    [6] 陈孝丑 . 枫香优树14年生子代遗传变异及选择.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2): 183-187.
    [7] 曾英程必强 . 细毛樟实生苗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5): 570-573.
    [8] 韩蕾孙振元郭燕佟一超李银凤彭镇华 . 空间环境对草地早熟禾叶片解剖结构及同工酶酶谱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3): 310-315.
    [9] 汪云马显达 . 滇刺枣五个地理种源的同工酶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5): 560-562.
    [10] 施翔王冬雪王树凤陈益泰饶龙兵孙海菁 . 枫香幼苗对铅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与元素分布.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4): 88-95.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4.012
    [11] 王冬雪孙海菁德永军史久西 . 不同光质处理对枫香幼苗叶色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4): 158-16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4.021
    [12] 王冬雪德永军施翔史久西 . 4个枫香家系在不同环境下的叶色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3): 503-51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3.020
    [13] 孟现东陈益泰 . 枫香DNA提取方法与PCR扩增程序的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1): 42-46.
    [14] 姜景民滕花景袁金玲栾启福谭梓峰 . 乐昌含笑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2): 109-113.
    [15] 杨华尹光天甘四明白嘉雨李荣生杨锦昌陈和明 . 黄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5, 18(5): 505-509.
    [16] 左慧杨志玲杨旭谭梓峰于华会 . 红花石蒜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6): 768-772.
    [17] 廖声熙崔凯周敏何承忠杨文云李昆 . 云南河谷构树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5): 588-592.
    [18] 杜庆鑫刘攀峰庆军杜红岩 . 杜仲雄花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5): 670-675.
    [19] 李因刚周志春范辉华洪长胜金国庆 . 乳源木莲种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4): 582-586.
    [20] 王天翼徐悦王罗云张建国曾艳飞 . 中国沙棘和云南沙棘的遗传分化及遗传多样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4): 13-2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4.00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648
  • HTML全文浏览量:  153
  • PDF下载量:  133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1-04-24

枫香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分析

  • 1.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100091
  • 2.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37
  • 3. 湖北省林木育种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9
基金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林木、花卉基因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编号:2006BAD13B07)

摘要: 对取自枫香16个群体的幼嫩叶片样品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电泳技术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群体间的遗传结构差异显著。在所分析的6个酶系统共6个位点中,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变化从0 1不等, 16个群体中有9个群体存在稀有基因,6个群体存在特有基因,一共发现了4个稀有基因,3个特有基因;(2)枫香群体水平每位点等位基因数总平均为3个,每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总平均为1.855 7个,多态位点百分率总平均为100%,观察杂合度总平均为0.582,期望杂合度总平均为0.443, Shannon信息指数总平均为0.711 0。从整体上看,群体内的杂合子超过了哈代-温伯格平衡所要求的比例,杂合子过量。(3)UPGMA聚类分析显示,枫香16个群体中分为2大类,第1大类就是福建建瓯,其他15个群体即为第2大类。在第2大类中遗传距离较远的群体是重庆丰都、安徽黄山,它们与本类群体中其他13个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而该13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近,因此可以看出,福建建瓯与其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是最远的,16个群体基本上呈现按地理距离聚类的趋势,与地理分布格局较吻合。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1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