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角倍蚜干母分批上树对虫瘿数量和分布的影响

杨子祥 马琳 陈晓鸣 李杨

引用本文:
Citation:

角倍蚜干母分批上树对虫瘿数量和分布的影响

  • 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2014AA0218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2266、31370651)

  • 中图分类号: S789

Improved Methods to Increase Gall Density and Scatter Gall Distribution for the Horned Gall Aphid 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

  • CLC number: S789

  • 摘要: 对角倍蚜分批上树及接种方法对虫瘿数量和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迁飞接种(同批上树)时,单株虫瘿数为15.65个,而迁飞加挂袋(分批上树-A)及挂袋2次(分批上树-B)时,单株虫瘿数分别为48.39个和161.84个,增加了2.09倍和9.34倍;同时单叶虫瘿数也从1.69个增加到2.77个和3.42个;单株有虫瘿复叶数从8.70片增加到17.87片和46.00片;有虫瘿枝条率从21.65%增加到59.74%和91.58%. (2)迁飞接种时,虫瘿分布于当年生枝条第1 7片复叶,其中1~5片复叶为虫瘿主要分布叶片;迁飞加挂袋及挂袋2次时,虫瘿分布于当年生枝条的第1~8片及第1~11片复叶,其中第3~6片复叶为虫瘿主要分布叶片. (3)无论是干母同批上树还是分批上树,单叶虫瘿数均以1~3个为主,虽然分批上树时单叶平均虫瘿数从1.23个增加到1.47个和2.53个,但仍然低于单叶最适虫瘿数5~6个,对虫瘿的大小和生长没有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干母分批上树可以显著增加角倍蚜虫瘿数量,提高虫瘿的分散度,充分发挥盐肤木形成虫瘿的潜力.
  • [1] 张广学,钟铁森. 中国经济昆虫志,第25册,同翅目,蚜虫类(一)[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78-80.

    [2] 张宗和.五倍子加工及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1-21.

    [3] 张广学,乔格侠,钟铁森,等.中国动物志(昆虫纲14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56-272.

    [4] 李志国,杨文云,夏定久.中国五倍子研究现状[J].林业科学研究,2003,16(6):760-767.

    [5] 唐 觉,蔡邦华. 贵州湄潭五倍子的研究[J]. 昆虫学报. 1957,7(1):131-140.

    [6] 唐 觉.五倍子及其繁殖增产的途径[J].昆虫学报,1976,19(3):282-296.

    [7] 杨子祥. 五倍子高产培育技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1-16,86-92.

    [8] 张燕平,苏建荣,陈宝珊. 角倍春迁蚜的迁飞期与生殖[J]. 林业科技开发,2000, 14(1):23-24.

    [9] 赖永祺. 五倍子丰产技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19.

    [10] 张云松,邱建生,游金平,等. 角倍蚜(虫袋内)春迁蚜至干母有效积温的研究[J]. 贵州林业科技,1997,25(1):16-21.

    [11] 唐翊峰,杨子祥,马 琳,等. 角倍蚜干母发生期和数量变化及秋迁蚜生殖能力[J]. 林业科学研究,2014,27(3):393-399.

    [12] 赖永祺,杨时宇,杜宗贤,胡定权. 角倍蚜春季迁飞的观察[J]. 林业科学,1986,22(4):431-436.

    [13] 李杨,杨子祥,陈晓鸣,等. 大棚模拟条件下角倍蚜春季迁飞数量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 生态学报,2013,33(9):2825-2834.

    [14] 赖永祺,张燕平,陈宝珊. 藓圃养蚜挂放性蚜技术的新进展[J]. 林业科学研究,1998,8(专刊):18-20.

    [15] 邱建生,漆云庆. 盐肤木复叶的最适挂倍数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0,18(4):86-91.

    [16] 张燕平,李坚强,赖永祺,等. 角倍蚜虫袋的挂放方法与结倍效果[J]. 林业科学研究,1996,9(4):388-393.

    [17] 袁天树,李坚强,代廷富,等. 挂放两次性蚜对盐肤木结倍效果的影响[J]. 西南林学院学报,1997,17(1):48-51.

    [18] 张燕平,苏建荣,赖永祺,等. 角倍蚜干母发生期预测及应用[J]. 林业科学研究,2000,13(2):192-196.

    [19] 李 杨,杨子祥,陈晓鸣,等. 角倍蚜虫瘿对盐肤木光合特性和总氮含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3,33(21):6876-6884.

    [20]

    Shu-xia Shao, Zi-xiang Yang, Xiao-ming Chen. Gall development and clone dynamics of the galling aphid 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 (Hemiptera: Pemphigidae) [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2012, 106(4): 1628-1637.
  • [1] 唐翊峰杨子祥马琳刘平 . 角倍蚜干母发生期和数量变化及秋迁蚜生殖能力.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3): 393-399.
    [2] 王超陈晓鸣杨子祥陈航刘娟陆沁亓倩任维宾 . 两种接种方式下角倍蚜虫瘿对寄主盐肤木枝叶生长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1): 78-8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1.010
    [3] 赖永祺张燕平李正洪陈宝珊方英 . 人工培养角倍蚜的生物学基础*.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4): 394-401.
    [4] 赖永祺彭兴民李正洪 . 角倍蚜瘿内世代生物学及角倍生长的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3): 309-314.
    [5] 张燕平赖永祺李坚强袁天树 . 角倍蚜虫袋的挂放方法与结倍效果.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4): 388-393.
    [6] 张燕平苏建荣赖永祺周开华 . 角倍蚜干母发生期预测及应用.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2): 192-196.
    [7] 张燕平廖声熙赖永祺苏建荣 . 角倍蚜干母致瘿率与盐肤木复叶序数的相关性.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5): 530-534.
    [8] 李正洪赖永祺 . 角倍蚜及其寄主数量与角倍产量关系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6): 581-583.
    [9] 赖永祺张燕平李正洪彭兴民陈宝珊 . 角倍蚜越冬期间的生物学特性和数量变动.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3): 256-262.
    [10] 刘平杨子祥陈晓鸣李杨 . 角倍蚜不同蚜型形态特征的比较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5): 720-724.
    [11] 王健傅小川 . 角倍蚜人工繁殖技术的效益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1): 87-91.
    [12] 苏建荣张燕平杨力真刘娟 . 盐肤木施肥效应及角倍蚜营养环境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5): 542-546.
    [13] 王超陈晓鸣杨子祥陈航邵淑霞吴海霞 . 角倍蚜及其寄主植物盐肤木游离氨基酸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3): 114-11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8.03.015
    [14] 耿显胜舒金平王浩杰 . 早园竹林2种造瘿小蜂及其形成的虫瘿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6): 764-768.
    [15] 谭林晏任典挺龙承鹏张惠超王义平 . 中国栓皮栎上瘿蜂虫瘿内寄生蜂种类调查.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6): 172-180.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081
    [16] 徐志宏胡国良蒋惠中叶玉珠 . 育自竹子虫瘿中的10种小蜂及一中国新记录种记述.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4): 444-449.
    [17] 杨志成 . 优良阔叶树种——桤木的分布、生长与利用.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6): 643-649.
    [18] 傅建平兰再平孙尚伟刘俊琴张勇 . 地面滴灌对107杨人工林根系分布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6): 766-772.
    [19] 吴雪琼杨文斌李卫乌志颜张丽王红霞李向晨陈学勋常伟东彭瑞 . 低覆盖度行带式种植模式下赤峰杨根系分布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2): 255-260.
    [20] 吴明邵学新蒋科毅 .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体和底泥N、P营养盐分布特征及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4): 587-59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188
  • HTML全文浏览量:  381
  • PDF下载量:  123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4-06-27

角倍蚜干母分批上树对虫瘿数量和分布的影响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资源昆虫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224
  • 2. 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100
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2014AA0218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2266、31370651)

摘要: 对角倍蚜分批上树及接种方法对虫瘿数量和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迁飞接种(同批上树)时,单株虫瘿数为15.65个,而迁飞加挂袋(分批上树-A)及挂袋2次(分批上树-B)时,单株虫瘿数分别为48.39个和161.84个,增加了2.09倍和9.34倍;同时单叶虫瘿数也从1.69个增加到2.77个和3.42个;单株有虫瘿复叶数从8.70片增加到17.87片和46.00片;有虫瘿枝条率从21.65%增加到59.74%和91.58%. (2)迁飞接种时,虫瘿分布于当年生枝条第1 7片复叶,其中1~5片复叶为虫瘿主要分布叶片;迁飞加挂袋及挂袋2次时,虫瘿分布于当年生枝条的第1~8片及第1~11片复叶,其中第3~6片复叶为虫瘿主要分布叶片. (3)无论是干母同批上树还是分批上树,单叶虫瘿数均以1~3个为主,虽然分批上树时单叶平均虫瘿数从1.23个增加到1.47个和2.53个,但仍然低于单叶最适虫瘿数5~6个,对虫瘿的大小和生长没有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干母分批上树可以显著增加角倍蚜虫瘿数量,提高虫瘿的分散度,充分发挥盐肤木形成虫瘿的潜力.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