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树干液流通量的沙地樟子松合理林分密度的确定

韩辉 张学利 党宏忠 徐贵军 张柏习 尤国春

引用本文:
Citation:

基于树干液流通量的沙地樟子松合理林分密度的确定

  • 基金项目:

    辽宁省科技厅项目(2014207008)

  • 中图分类号: S791.253

Study on Proper Stand Density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 in Sandy Land Based on Stem Sap Flow Velocity

  • CLC number: S791.253

  • 摘要: 应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对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生长季期间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5年的测定,结合同步观测的降水、林冠截留量、林内蒸发散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利用水量平衡的方法,推算了现阶段樟子松应有的合理密度。结果表明:4月上中旬沙地樟子松液流启动,10月中下旬液流基本结束,生长季(4-10月)各月平均液流速率分别为2.58、4.78、5.19、5.01、4.84、4.30、1.93 cm·h-1,以6月份的最高,其次依次为7、8、5、9月份,4、10两月平均液流速率较低。通过推算,径阶14、16、18、20 cm的樟子松纯林的合理密度分别应为688、531、422、344株·hm-2,现有同径阶的林分普遍存在密度过大的问题。研究结果对于现有林分的科学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 焦树仁.辽宁章古台樟子松人工林水分动态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7,11(04)296-307.

    [2] 柴永红,田炜煜,张红叶.樟子松在哲里木盟沙地造林的成效[J].内蒙古林业科技,1989,03:16-18+13.

    [3] 杨文斌,杨明,任建民.樟子松等人工林土壤水分收支状况及其合理密度的初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2,(4):47-54.

    [4] 苑增武,张庆宏,张延新,等.不同密度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J].吉林林业科技,2000,29(1):1-4,7.

    [5] 赵晓彬.樟子松造林密度与沙层水分的关系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4(5):4-5,8.

    [6] 张继义,赵哈林,崔建垣,等.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5,41(3):1-6.

    [7] 罗玲,廖超英.榆林沙区不同立地条件引种樟子松生长特性的对比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8,17(3):182-185,204.

    [8] 原戈.辽宁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原因与治理对策[J].辽宁林业科技,2000(6):1-4.

    [9] 焦树仁.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提早衰弱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林业科学,2001,37(2):131-138.

    [10] 宋晓东,刘桂荣,陈江燕,等.樟子松枯死原因与防治技术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166-169,177.

    [11] 曾德慧,姜凤岐,范志平,等.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稳定性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6,7(4):337-343.

    [12] 曾德慧,姜凤歧.从水量平衡角度探讨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合理密度[J].防护林科技,1995,(1):4-7,26.

    [13] 刘朝霞,吕荣,常金宝,等.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适宜初植密度的确定及中龄林期密度调控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8,(1):9-12,33.

    [14] 张日升,肖巍,于红军,等.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4,(4):12-15.

    [15] 隋旭红,张建军,文万荣.晋西黄土区辽东栎、山杨树干液流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 2011, 31(16):4791-4798.

    [16] 党宏忠,李卫,张友焱,等.新疆杨边材贮存水分对单株液流通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32(24):7801-7807.

    [17] 党宏忠,杨文斌,李卫,等.民勤绿洲二白杨树干液流的径向变化及时滞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9):2501-2510.

    [18] 孙龙,王传宽,杨国亭,等.应用热扩散技术对红松人工林树干液流通量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7,43(11):8-14.

    [19] 王华田,马履一.利用热扩式边材液流探针(TDP)测定树木整株蒸腾耗水量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2,26(6):661-667.

    [20] 王小菲,孙永玉,李昆,等.干热河谷大叶相思树干液流季节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林业科学研究,2013,26(2):145-150.

    [21] 党宏忠,张劲松,李卫.柠条主根液流与叶面积关系初探[J].林业科学研究,2009,22(5):635-640.

    [22] 蒋文伟,汤富彬,刘志梅,等.天目山柳杉古树的液流特征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2012,25(1):58-64.

    [23] 张友焱,周泽福,党宏忠,等.利用TDP茎流计研究沙地樟子松的树干液流[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4):78-80.

    [24] 孙慧珍,赵雨森.水曲柳和樟子松树干液流对不同天气的响应[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1):1-3.

    [25]

    Granier A. A new method of sap flow measurement in tree stems[J]. Annales of Forest Science, 1985, 42(2):193-200.
    [26]

    Granier A. Evaluation of transpiration in a Douglas fir stand by means of sap flow measurements[J]. Tree Physiology, 1987,(3):309-320.
    [27] 徐海涛.章古台沙地影响樟子松生长主要生态因子的初探[J].辽宁林业科技,1989,(2):20-25,5.

    [28] 郭忠升,邵明安.半干旱区人工林草地土壤旱化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J].生态学报,2003,23(8):1640-1647.

    [29] 郭忠升,邵明安.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J].自然资源学报,2009,(12):2187-2193.

    [30] 韩辉,白雪峰,徐贵军,等.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水量平衡初步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2,(6):8-11,14.

    [31] 韩辉,白雪峰,徐贵军,等.章古台樟子松树干液流的密度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4):27-31,82.

  • [1] 牛进松刘小粉SeMyungKwon潘磊磊时忠杰杨晓晖张晓张日升 .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生产力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3): 141-15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3.016
    [2] 韩辉张学利党宏忠宋晓东孟鹏张日升 . 沙地赤松树干边材液流速率的方位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2): 39-45.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2.006
    [3] 李振华王彦辉于澎涛王艳兵韩新生曹恭祥 . 华北落叶松液流速率的优势度差异及其对林分蒸腾估计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1): 8-16.
    [4] 徐化成李长喜唐谦 . 樟子松、长白松、赤松和黑松的引种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1): 44-49.
    [5] 党宏忠张劲松李卫 . 柠条主根液流与叶面积关系初探.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5): 635-640.
    [6] 张学利杨树军张百习白雪峰 . 不同感病等级樟子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性质对比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1): 88-92.
    [7] 张劲松孟平孙惠民周泽福于延凤 .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蒸腾变化规律及其与微气象因子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1): 45-50.
    [8] 徐静郭滨德孙洪志 . 帽儿山地区不同种源樟子松树轮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4): 581-586.
    [9] 周士威王君厚罗斌刘德安 . 西北灌区次生盐化土樟子松引种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1993, 6(1): 83-87.
    [10] 孙长忠沈国舫李吉跃贾黎明 . 我国主要树种人工林生产力现状及潜力的调查研究Ⅱ.桉树、落叶松及樟子松人工林生产力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6): 657-667.
    [11] 孟繁荣邵景文赵云喜马继兰邵桂顺 . 在高寒地区樟子松育苗中应用外生菌根真菌的效应*.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5): 523-527.
    [12] 惠刚盈童书振刘景芳罗云伍 . 杉木造林密度试验研究Ⅰ.密度对幼林生物量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4): 413-417.
    [13] 李炎香谭天泳黄镜光冯益谦 . 米老排造林密度试验初报.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2): 206-212.
    [14] 王丽丽 . 不同密度杉木林内辐射与叶面积垂直分布对生长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6): 589-594.
    [15] 郑海水曾杰翁启杰何克军杨曾奖 . Nelder试验:大叶相思生长与密度、年龄的相关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2): 158-164.
    [16] 郑世锴刘奉觉徐宏远卢永农杜佃桓吴衍德 . 山东临沂地区杨树人工林密度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2): 166-171.
    [17] 段爱国张建国童书振保尔江何彩云 . 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密度效应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2): 178-184.
    [18] 陈少雄李志辉李天会周国福吴志华周群英 . 不同初植密度的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1): 1-6.
    [19] 余林范少辉苏文会刘蔚漪封焕英 . 不同密度毛竹林枯落物层水文特性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2, 25(3): 355-359.
    [20] 郭光智段爱国张建国 . 南亚热带杉木林分蓄积量生长立地与密度效应.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4): 19-25.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4.00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031
  • HTML全文浏览量:  163
  • PDF下载量:  101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5-01-19

基于树干液流通量的沙地樟子松合理林分密度的确定

  • 1.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 辽宁阜新 123000
  •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北京 100091
基金项目:  辽宁省科技厅项目(2014207008)

摘要: 应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对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生长季期间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5年的测定,结合同步观测的降水、林冠截留量、林内蒸发散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利用水量平衡的方法,推算了现阶段樟子松应有的合理密度。结果表明:4月上中旬沙地樟子松液流启动,10月中下旬液流基本结束,生长季(4-10月)各月平均液流速率分别为2.58、4.78、5.19、5.01、4.84、4.30、1.93 cm·h-1,以6月份的最高,其次依次为7、8、5、9月份,4、10两月平均液流速率较低。通过推算,径阶14、16、18、20 cm的樟子松纯林的合理密度分别应为688、531、422、344株·hm-2,现有同径阶的林分普遍存在密度过大的问题。研究结果对于现有林分的科学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