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甘肃兴隆山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累积量及其影响因子

魏强 凌雷 王多锋 柴春山 陶继新 张广忠 戚建莉

引用本文:
Citation:

甘肃兴隆山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累积量及其影响因子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兴隆山原始青杄纯林凋落物量及其持水性能研究"(31160180)资助。

  • 中图分类号: S718.52

Litter Accumulation and Its Impact Factor of Three Main Forest Communities in Xinglong Mountain, Gansu Province

  • CLC number: S718.52

  • 摘要: [目的]为了阐明森林凋落物累积量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方法]2013-2014年,采用时空互代法和标准样地调查法,研究了兴隆山山杨-白桦-青杄林演替过程中山杨-白桦-青杄中龄林、青杄中龄林和青杄近熟林3种森林群落凋落物累积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随森林正向演替的进行,森林凋落物层厚度和总累积量先减小后增加,3种森林群落凋落物层厚度均值依次为5.26、5.03和5.59 cm,总累积量均值依次为57.08、51.44、56.34 t·hm-2; 2)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青杄近熟林凋落物总累积量不断增加,海拔2300、2400和2500 m均值依次为48.56、55.93和64.55 t·hm-2;林分密度大的、坡度小的青杄中龄林凋落物总累积量较大,林分密度为2133、1705和1065株·hm-2的均值依次为49.87、48.59和45.36 t·hm-2,坡度为22°、32°和41°的均值依次为58.35、49.90和48.59 t·hm-2; 3)凋落物未分解层与林分胸径、树高、针叶树密度呈显著相关性。[结论]森林凋落物累积量影响因子较多,其大小是众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林分和立地因子中,海拔影响较为明显,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林分密度、坡度等因子均有影响,但作用不明显;林分胸径、树高、针叶树密度与未分解层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性,而与已分解层呈显著正相关性。
  • [1] 骆宗诗,向成华,慕长龙.绵阳官司河流域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含量及动态变化[J].生态学报,2007,27(5):1772-1781.

    [2] 马玉珠,程栋梁,钟全林,等.中国森林凋落物不同组分异速比例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13,37(12):1071-1079.

    [3] 彭少麟,刘强.森林凋落物动态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J].生态学报, 2002, 22(9):1532-1544.

    [4] 何帆,王得祥雷瑞德,等.秦岭林区主要树种叶片凋落物性质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23(4):30-33.

    [5] 郑路,卢立华.我国森林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及养分特征[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 27(1):63-69.

    [6] 张庆费,徐绒娣.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的凋落物现存量[J].生态学杂志1999,18(2):17-21.

    [7] 刘效东,乔玉娜,周国逸,等.鼎湖山3种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J].林业科学,2013,49(9):8-15.

    [8] 薛立,何跃君,屈明,等.华南典型人工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J].植物生态学报2005,29(3):415-421.

    [9] 黄宗胜,符裕红,喻理飞.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中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碳库特征演化[J].林业科学研究,2013,26(1):008-014.

    [10] 周新年,巫志龙,郑丽凤,等.天然林择伐10年后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养分含量[J].林业科学, 2008, 44(10):25-28.

    [11] 魏强,凌雷,张广忠,等.甘肃兴隆山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累积量及持水特性[J].应用生态学报, 2011, 22(10):2589-2598.

    [12]

    Pedersen L B, Hansen J B. A comparison of litter fall and element fluxes in even aged Norway spruce, sitka spruce and beech stands in Denmark[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999, 114(8):55-70.
    [13] 吴毅,刘文耀,沈有信,等.滇石林地质公园喀斯特山地天然林和人工林凋落物与死地被物的动态特征[J].山地学报,2007,25(3):317-325.

    [14] 路翔,项文化,任辉,等.中亚热带四种森林凋落物及碳氮贮量比较[J].生态学杂志, 2012, 31(9):2234-2240.

    [15] 高人,周广柱.辽宁东部山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凋落物层持水性能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2, 33(2):115-118.

    [16]

    Joanna F D, Mary C S, Straker C J. Litter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Pinus patula plantations of the Mpumalanga Province, South Africa[J]. Plant and Soil,1998,203(2):183-190.
    [17] 齐泽民,王开运,宋光煜,等.川西亚高山箭竹群落枯枝落叶层生物化学特性[J].生态学报,2004,24(6):1230-1236.

    [18] 吴波,石培礼井学辉,等.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植被蓄水潜力与价值的评估[J].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6):706-712.

    [19] 聂雪花,车克钧,刘贤德,等.祁连山西水林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水文功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15):7269-7272.

    [20] 时忠杰,王彦辉,徐丽宏,等.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水文功能[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31(1):91-99.

    [21] 张家武,廖利平,李锦芳,等.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凋落动态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1994,18(4):306-313.

    [22]

    Pausas J G. Litter fall and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Pinus sylvestris forests of the Eastern Pyrenees[J]. Journal Vegetation Science,1997, 8:643-650.
    [23] 原作强,李步杭,白雪娇,等.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凋落物组成及其季节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10, 21(9):2171-2178.

  • [1] 唐轶琳周本智邓宗付唐荣清王小明葛晓改曹永慧 . 不同海拔高度毛竹林凋落量动态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2): 214-219.
    [2] 盛炜彤 . 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与演替的定位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5): 463-471.
    [3] 巩大鹏毕华兴王劲峰赵丹阳黄靖涵宋艺琳 .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刺槐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24, 37(2): 156-164.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299
    [4] 李青粉王军辉贾子瑞齐秀兰齐德新侯晓柱安三平 . 丽江云杉天然种群针叶功能性状及其随海拔的变异.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6): 781-785.
    [5] 张雷于澎涛王彦辉王顺利刘贤德金铭张学龙 . 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中龄林结构随海拔的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4): 557-564.
    [6] 何冬梅陈逸飞苏仪汪运祥黄国庆廖晓丽方淑侦黄伟靳少非郑德祥 . 郭岩山不同海拔天然栲树林土壤硅形态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23, 36(2): 153-160. doi: 10.12403/j.1001-1498.20220460
    [7] 徐珍珍史久西格日乐图 . 森林景观模拟与构景因素控制试验.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2): 276-284.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2.013
    [8] 李丹春付作霖徐红霞曹秀文刘锦乾 . 白龙江林区油松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危害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3): 180-18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3.021
    [9] 黄世能郑海水 . 不同伐桩高度和林分密度对大叶相思萌芽更新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1992, 5(5): 611-616.
    [10] 李凤日 . 林分密度研究评述──关于3/2乘则理论*.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1): 25-32.
    [11] 裴保华蒋湘宁郑均宝郑世锴刘奉觉 . 林分密度对Ⅰ-69杨树冠结构和光能分布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3): 201-206.
    [12] 任奕炜衣华鹏钟小瑛 . 砂质海岸不同密度黑松叶片养分重吸收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5): 164-17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05.018
    [13] 董莉莉刘红民赵济川高英旭汪成成范俊岗 . 林分结构对辽东山区蒙古栎林天然更新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5): 104-11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05.012
    [14] 蒋孟多马映栋蒋睿李平英包永平 . 不同密度下小陇山蒙古栎次生混交林树冠结构与密集度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24, 37(1): 110-118.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140
    [15] 黄世能郑海水翁启杰 . 不同轮伐期和重复采收对大叶相思萌芽更新和林分产量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5): 528-534.
    [16] 王国蕊徐丽宏于澎涛王彦辉张酉婷胡振华刘泽彬李佳梅 . 六盘山南坡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年内径向生长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林业科学研究, 2024, 37(2): 72-80.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193
    [17] 林玲叶彦辉罗建陈帅王军辉 . 青藏高原特有种砂生槐不同种源地种子萌发特征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4): 508-513.
    [18] 孙晓梅李凤日牛屾张阳武 .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型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3): 306-312.
    [19] 詹有生敖向阳林飞邵锦锋黄晓凤 . 江西次生栲树、木荷林生产力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6): 618-622.
    [20] 黄赛凤吴永波茆安敏 . 河岸缓冲带植被配置对径流水中磷的截留效果. 林业科学研究, 2024, 37(1): 73-81. doi: 10.12403/j.1001-1498.2023023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19
  • HTML全文浏览量:  294
  • PDF下载量:  96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5-03-25

甘肃兴隆山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累积量及其影响因子

  • 1.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甘肃兰州 730020
  • 2.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甘肃兰州 73011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兴隆山原始青杄纯林凋落物量及其持水性能研究"(31160180)资助。

摘要: [目的]为了阐明森林凋落物累积量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方法]2013-2014年,采用时空互代法和标准样地调查法,研究了兴隆山山杨-白桦-青杄林演替过程中山杨-白桦-青杄中龄林、青杄中龄林和青杄近熟林3种森林群落凋落物累积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随森林正向演替的进行,森林凋落物层厚度和总累积量先减小后增加,3种森林群落凋落物层厚度均值依次为5.26、5.03和5.59 cm,总累积量均值依次为57.08、51.44、56.34 t·hm-2; 2)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青杄近熟林凋落物总累积量不断增加,海拔2300、2400和2500 m均值依次为48.56、55.93和64.55 t·hm-2;林分密度大的、坡度小的青杄中龄林凋落物总累积量较大,林分密度为2133、1705和1065株·hm-2的均值依次为49.87、48.59和45.36 t·hm-2,坡度为22°、32°和41°的均值依次为58.35、49.90和48.59 t·hm-2; 3)凋落物未分解层与林分胸径、树高、针叶树密度呈显著相关性。[结论]森林凋落物累积量影响因子较多,其大小是众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林分和立地因子中,海拔影响较为明显,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林分密度、坡度等因子均有影响,但作用不明显;林分胸径、树高、针叶树密度与未分解层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性,而与已分解层呈显著正相关性。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2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