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JCR)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滇杨多倍体苗期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比较分析

唐军荣 李斌 朱丽娜 张俊 何承忠 李贤忠 辛培尧

引用本文:
Citation:

滇杨多倍体苗期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比较分析

  • 基金项目:

    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ZK14A102);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大专项项目(ZD2015014);云南省林业厅省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TSYN26);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 (201104076)

  • 中图分类号: S792.11

Analysis on Leaf Morphology and Photosynthesis Physiology of Polyploidized Populus yunnanensis Seedlings

  • CLC number: S792.11

  • 摘要: [目的]以前期研究诱导获得的滇杨种质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其苗期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与基因剂量的关系,为滇杨多倍体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前期研究所获得的滇杨多倍体当年生苗为材料,测定其叶片大小、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气孔特性及叶绿素含量,并以滇杨二倍体为对照,分析滇杨不同程度多倍化后的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嵌合体及四倍体滇杨的叶片长、宽均大于二倍体植株;滇杨嵌合体及四倍体叶片厚度分别为二倍体的1.16、1.41倍,栅栏组织厚度分别为二倍体的1.10、1.23倍,叶片单位视野内气孔数明显少于二倍体,气孔体积则大于二倍体,叶绿素总含量分别为二倍体的127%和141%;滇杨嵌合体及四倍体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在日变化过程中均高于二倍体;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则与二倍体差别较小;嵌合体、四倍体及二倍体的胞间CO2浓度在日变化过程中变化不明显。 [结论]滇杨多倍化后,由于其基因数量的增加,在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区别于其二倍体的剂量效应。
  •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2] 何承忠,张志毅,陈宝昆,等.滇杨遗传改良策略初论[J].西部林业科学,2004,33(1):44-48.

    [3] 康向阳,王 君.杨树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 罗向东,戴亮芳,钱春桃,等.黄瓜属不同倍性异源多倍体的形态及生理特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8, 28(3):542-546.

    [5]

    Dhooghe E, Van L K, Eeckhaut T,et al. Mitotic chromosome doubling of plant tissues in vitro[J].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2011,104(3):359-373.
    [6] 李 云.杨树三倍体选育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1,18(4):451-458.

    [7] 刘晓静,华小平,陆 波,等.彩色马蹄莲品种'Parfait'多倍体诱导及其生物学特征变化[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23(3):81-85,101.

    [8]

    Tang Z Q, Chen D L, Song Z J,et al. In vitro indu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etraploid plants of Paulownia tomentosa[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2010,102(2):213-220.
    [9]

    Saikat G, Nirmal M, Somnath B, et al. Indu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etraploids using in vitro colchicine treatment of Gerbera jamesonii Bolus cv. Sciella[J].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Culture,2011,106(3):485-493.
    [10] 白凤莹,曾青青,康 宁,等.毛白杨基因库优树倍性检测及性状对比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37(4):113-119.

    [11] 王 君.青杨派树种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12] 石 乐,张平冬,毛彦科,等.高温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白杨杂种多倍体[J].核农学报,2012,26(8):1118-1123.

    [13] 陈 杰,周 军,孙正海,等.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多倍体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2):251-256.

    [14] 辛培尧,陈 杰,唐军荣,等.滇杨多倍体的诱导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4(3): 24-28,57.

    [15] 李 贇.果树多倍体倍性鉴定方法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1997.

    [16] 王侠剑.桑树多倍体植株育成初报[J].蚕业科学,1981,7(2):83-86.

    [17] 房桂干,邓拥军,李 萍.三倍体毛白杨制浆性能的评价[J].林业科技管理,2001(增刊): 87-90.

    [18] 李凤兰,张志毅,张民侠.白杨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及三倍体育种(Ⅲ)-加倍体某些形态特征的观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16(2): 15-18.

    [19] 胡晓丽.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材新品种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20] 魏 跃,王开冻,颜志明,等.矮牵牛的多倍体诱导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07(2):164-166.

    [21]

    Beck S L, Dunlop R W, Fossey A. Stomatal length and frequency as a measure of ploidy level in black wattle, Acacia mearnsii (de Wild)[J]. Bot J Linn Soc, 2003,141(2):177-181.
    [22]

    Aryavand A, Ehdaie B, Tran B, et al. Stomatal frequency and size differentiate ploidy levels in Aegilops neglecta[J]. Genet Resour Crop Evol,2003,50(2):175-182.
    [23]

    Shiga I, Uno Y, Kanechi M,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polyploidy of in vitro anther-derived shoots of Asparagus officinalis L. by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of stomatal length[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2009,78(1):103-108.
    [24] 戴洪义.葡萄的染色体倍性与气孔性状的关系及其判别分析[J].葡萄栽培与酿酒,1990(2): 5-9.

    [25] 高彩云,潘惠新,贾 恒,等.美洲黑杨×小叶杨杂种多倍体诱导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0, 30(1):50-55.

    [26] 漆慧娟. 甜叶菊多倍体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 临安:浙江农林大学, 2014.

    [27] 郭巧萍. 桃叶型半夏多倍体诱导研究[D]. 杭州:浙江理工大学, 2009.

    [28] 刘庆忠,刘 朋,赵红军,等.同源四倍体皇家嘎啦苹果的生物学及光合生理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2):1573-1578.

    [29] 施先锋.西瓜多倍体诱导及倍性鉴定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 [1] 王春国陈成彬宋文芹 . 植物杂种优势及基因组多倍化机制研究概述.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S1): 96-102.
    [2] 范少辉洪志猛叶功富刘荣成张建生肖胜 . 福建沿海惠安县的景观生态格局分析与评价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5): 623-629.
    [3] 陈益泰张建章游昌顺蓝玉 . 杉木初级种子园遗传效应的一个验证. 林业科学研究, 1990, 3(2): 151-154.
    [4] 朱燕蕾郭凤根 . 基于表型和ISSR标记滇产黄杨叶栒子遗传多样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2): 19-2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2.003
    [5] 成星奇贾会霞孙佩张亚红胡建军 . 丹红杨×通辽1号杨杂交子代叶形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2): 100-110.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2.015
    [6] 王克胜卞学瑜李淑梅佟永昌韩一凡 . 欧美杨无性系区域试验的效应分析与稳定性测定. 林业科学研究, 1996, 9(1): 92-96.
    [7] 郑书星张建国何彩云保尔江段爱国曾艳飞赛力克 .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苦杨与欧洲黑杨遗传多样性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3): 295-301.
    [8] 解荷锋于中奎陈一山张绮纹徐红 . 黑杨派基因库内无性系生长特性的遗传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2): 226-229.
    [9] 王克胜李淑梅佟永昌韩一凡任建中郑智礼 . 群众杨改良杂种一代优势及无性系遗传距离聚类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2): 119-126.
    [10] 郭丽琴李友丽饶国栋张建国 . 利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杨属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3): 88-9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3.012
    [11] 吴晓娟鲁俊倩常英英钟姗辰苏晓华张冰玉AtMET1基因在84K杨中的遗传转化及诱导表达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3): 63-6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3.008
    [12] 严涵薇程雅静余彤彤余娜周亮刘盛全 . 10年生黑杨派无性系材性径向遗传变异分析与综合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6): 28-3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1.06.004
    [13] 汪云马显达 . 滇刺枣五个地理种源的同工酶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5): 560-562.
    [14] . 滇中高原云南松林目标树优势群体的生长过程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1): -.
    [15] 万友名马宏刘雄芳张序安静刘秀贤李正红 . 馥郁滇丁香LgFKF1基因的克隆及节律表达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1): 99-106.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1.013
    [16] 李太强刘雄芳万友名李正红李钰莹刘秀贤马宏 . 滇东南濒危植物长梗杜鹃转录组微卫星特征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7, 30(4): 533-541.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4.001
    [17] 周安佩刘东玉纵丹吴海郑元何承忠 . 滇杨侧芽不同季节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动态.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1): 113-119.
    [18] 刘寿坡 . Ⅰ-214杨施肥效应系统研究通过鉴定.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5): 588-588.
    [19] 杨志敏陈章水赵天锡 . 北京杨间伐试验及其效益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5): 499-504.
    [20] 王大海苏晓华张冰玉黄秦军张香华 . 美洲黑杨PdZFR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5): 637-64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88
  • HTML全文浏览量:  285
  • PDF下载量:  83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5-06-15

滇杨多倍体苗期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比较分析

  • 1. 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224
  • 2. 西南林业大学, 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 重点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224
  • 3. 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 4. 云南省林业高级技工学校, 云南 昆明 650213
基金项目:  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ZK14A102);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大专项项目(ZD2015014);云南省林业厅省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TSYN26);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 (201104076)

摘要: [目的]以前期研究诱导获得的滇杨种质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其苗期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与基因剂量的关系,为滇杨多倍体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前期研究所获得的滇杨多倍体当年生苗为材料,测定其叶片大小、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气孔特性及叶绿素含量,并以滇杨二倍体为对照,分析滇杨不同程度多倍化后的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嵌合体及四倍体滇杨的叶片长、宽均大于二倍体植株;滇杨嵌合体及四倍体叶片厚度分别为二倍体的1.16、1.41倍,栅栏组织厚度分别为二倍体的1.10、1.23倍,叶片单位视野内气孔数明显少于二倍体,气孔体积则大于二倍体,叶绿素总含量分别为二倍体的127%和141%;滇杨嵌合体及四倍体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在日变化过程中均高于二倍体;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则与二倍体差别较小;嵌合体、四倍体及二倍体的胞间CO2浓度在日变化过程中变化不明显。 [结论]滇杨多倍化后,由于其基因数量的增加,在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区别于其二倍体的剂量效应。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