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2] 赵友兴,罗晓东,周俊.云南铁杉中的木质素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2004,26(2):229 - 233
[3] 赵友兴,李承森,罗晓东等.云南铁杉中一个新的倍半木质素[J].云南植物研究,2005,27(2):217 - 222
[4] 黄荣文,董明光.云南铁杉干燥过程中变色的控制[J].木材工业,2002,16(2):37 - 39
[5] 王丽华,姜春玲,冯玉龙.不同地理种源长白落叶松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J].植物研究,1999,19(2):165 - 171
[6] 北京气象中心资料室.中国地面气候资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4
[7] 云南省气象局.云南省农业气候资料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8] 续九如,黄智慧.林业试验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9] 毛建丰,李悦,刘玉军.高山松种实性状与生殖适应性[J].植物生态学报,2007,31(2):291 - 299
[10] 叶功富,罗美娟,林益明.短枝木麻黄地理种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6):856 - 860
[11] 何贵平,陈益泰,唐雪元等.枫香地理种源幼林生长性状变异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4):585 - 589
[12] 候伯鑫,林峰,余格非等.福建柏地理种源试验幼林期综合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3):41 - 46
[13] 王秋玉,任旭琴,姜静.红皮云杉地理种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6):1 - 3
[14] 张萍,金国庆,周志春等.木荷苗木性状的种源变异和地理模式[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2):192 -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