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谭 鹏,李敏华.中国特有树种--桢楠[J].中国木材,2011(3):16-17
[2] 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树木志(第1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社,1983
[3] 赵 冀.楠木古今浅谈[J].四川林业科技,1980,1(3):87-88
[4] 湖北森林编辑委员会.湖北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5] 珍稀树种开发利用课题组.珍稀树种研究论文集.南京:南京林业大学树木组,1992
[6] 胡婧楠,刘桂华.2种楠木幼树光合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37(3):541-546
[7] 李铁华,彭险峰,喻勋林,等.楠木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研究[J].中国种业,2008(1):43-45
[8] 马明东,江 洪,杨俊义.四川盆地西缘楠木人工林分生物量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1989,40(3):6-l4
[9] 蔡春轶,黄建辉.四川都江堰地区桢楠林、杉木林和常绿阔叶林土壤N库的季节变化[J].生态学报,2006,26(8):2540-2548
[10] 张 炜,江 波,蒋 晔,等.四川省桢楠天然群体种子表型多样性的初步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9,30(6):75-78
[11] 叶学齐.鄂西南山原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合理利用方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3(1):103-109
[12] 谭传凤,张安录.鄂西南山地垂直气候生境地带[J].生态农业研究,1993,1(3):27-34
[13] 陈建国,田大伦,闫文德,等.鄂西南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密度及其影响因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5):57-62
[14] 马克平,黄建辉,于顺利,等.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II.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J].生态学报,1995,15(3):268-277
[15] 薛建辉.森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16] 吴大荣,朱政德.福建省罗卜岩自然保护区闽楠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初步研究[J].林业科学,2003,29(1):23-30
[17] Qu Z X,Wen Z W,Zhu K G. An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forest of the spirit valley,Nanking[J]. Acta Botanica Sinica,1952,2(1):18-45
[18] 刘克旺,石道良,杨旭红.湖南绥宁县神坡山穗花杉群落特征初步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9,17(2):137-145
[19] 张金屯.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0] Hubbell S P, Foster R B. Commonness and rarity in a neotropical forest:implications for tropical tree conservation[M]// Soule M E. Conservation Biology:The Science of Scarcity and Diversity. Sinauer Assoc Inc, Massachusetts,1986,205-231
[21] 郝占庆,李步杭,张 健,等.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样地(CBS):群落组成与结构[J].植物生态学报,2008,32(2):238-250
[22]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1-139
[23] 杨一川,庄 平,黎系荣.峨眉山峨眉栲、华木荷群落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4,18(2):105-120
[24] 张志祥,刘 鹏,刘春生,等.浙江九龙山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更新类型[J].生态学报,2008,28(9):4547-4558
[25] 马克平.试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J].生物多样性,1993,1(1):20-22
[26] 郭其强,张文辉,何景峰,等.黄龙山不同白桦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32-138
[27] 贺金生,陈伟烈.陆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1997,17(1):91-99
[28] 吴小林,张 玮,李永胜,等.浙江省3种楠木主要天然种群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J].浙江林业科技,2011,31(2):25-31
[29] 程清明,方 腾,蒋志成.开化县官台闽楠群落特征调查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7,27(1):38-40
[30] 邹秀红.福建永春闽楠天然林植物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2,31(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