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秀实,吴征镒,曹子余.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三卷第一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3-26
[2] 吴征镒,路安明,汤彦承,等.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560-563
[3] 吴征镒,孙 航,周浙昆,等.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63
[4] 郑汉臣,黄宝康,秦路平,等.构树属植物的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1(6):11-13
[5] Zietkiewicz E, Rafalski A, Labuda D. Genome finger printing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anchor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 [J]. Genomics, 1994,20:176-183
[6] 王建波.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J].遗传,2002,24(5):613-616
[7] 胡志昂,王洪新.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1998,18(6):565-573
[8] Dellaporta S L, Wood J, Hicks J B. A plant DNA minipreparation:vertionⅡ[J].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1983,1(4):19-21
[9] 董如何,肖必华,方永永.正交试验设计的理论分析方法及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6):103-106
[10] 何正文,刘运生,陈立华,等.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优化PCR条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23(4):403-404
[11] 桂腾琴,孙 敏,乔爱民,等.正交设计优化果梅ISSR反应体系[J].果树学报,2009,26(1):108-112
[12] 邹喻萍,葛 颂,王晓东.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中的分子标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3] 周凌瑜,吴晨炜,唐东芹,等.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小苍兰ISSR-PCR反应体系[J].植物研究,2008,28(4):402-407
[14] 黄留玉.PCR最新技术原理、方法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06-308
[15] 高 丽,杨 波.春 兰.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25(3):305-309
[16] 李文表,周先叶,李 勇,等.棕榈ISSR-PCR反应条件的筛选与优化[J].广西植物,2006,26(2):204-208
[17] 王 瑜,袁庆华.紫花苜蓿ISSR-PCR反应条件的建立与优化[J].草地学报,2007,15(3):21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