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姚程程, 王俊臣, 胡继文, 等. 香椿种质生长及叶部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J]. 植物科学学报, 2020, 38(1):112-122. doi: 10.11913/PSJ.2095-0837.2020.10112
[2] 何庆海, 杨少宗, 李因刚, 等. 枫香树种群种子与果实表型性状变异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42(7):752-763. doi: 10.17521/cjpe.2017.0229
[3] 孙维敏, 徐 阳, 龚榜初, 等. 浙江省柿种质资源果实形状多样性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5):42-50.
[4] 井振华, 李 皓, 邵文豪, 等. 浙江柿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J]. 植物研究, 2010, 30(3):325-33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3.013
[5] 熊春艳, 龚榜初, 应尚蛟, 等. 不同产地金枣柿遗传变异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2):225-232.
[6] 姜德志, 程军勇, 邓先珍. 罗田甜柿优树果实性状的模糊综合评价[J]. 经济林研究, 2017, 35(1):54-58.
[7] 汤景光. 沙生植物倒披针叶虫实种内表型分化及对种群稳定影响[D]. 新疆石河子: 石河子大学, 2017.
[8] 周 洁, 王 东. 狐尾藻属狭域种和广布种断枝的生长与再生能力比较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12, 36(2):316-316.
[9] 曹敬婷, 朱师丹, 文 印, 等. 润楠属广布种和狭域种幼苗生理生态特征[J]. 植物科学学报, 2016, 34(5):790-797. doi: 10.11913/PSJ.2095-0837.2016.50790
[10] 王仁梓. 关于罗田甜柿原产地问题的探讨[J]. 中国果树, 1983(2):16-19.
[11] 裴 忺. 中国甜杮自然脱涩性状早期筛选及其杂交育种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3.
[12] 徐莉清. 部分中国原产柿属雄性种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新种质创制的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08.
[13] 黄金盟. 中国甜柿遗传改良技术优化及新种质鉴定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6.
[14] 陈绪中, 罗正荣. ‘罗田甜柿’胚乳培养获得十二倍体再生植株[J]. 园艺学报, 2004, 31(5):589-589. doi: 10.3321/j.issn:0513-353X.2004.05.005
[15] 李雅婷, 王红娟, 向增旭. 秋水仙素处理'罗田甜柿'获得12倍体再生植株[J]. 核农学报, 2015, 29(11):2103-2109.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5.11.2103
[16]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六十一卷 第一分册 柿科[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
[17] 胡梦珏, 陈 莉, 刘一凤, 等. 小果甜柿和牛眼柿作为完全甜柿砧木的应用潜力研究[J]. 果树学报, 2017, 34(1):50-58.
[18] 杨 勇, 王仁梓. 柿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19] 罗建勋, 宋 鹏, 辜云杰, 等. 云杉天然群体表型性状频率分布及多样性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1(2):3-15. doi: 10.3969/j.issn.1003-7179.2011.02.002
[20] 江锡兵, 龚榜初, 刘庆忠, 等. 中国板栗地方品种重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多样性[J]. 园艺学报, 2014, 41(4):641-652.
[21] 李洪果, 陈达镇, 许靖诗, 等. 濒危植物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及变异[J]. 林业科学, 2019, 55(4):72-86.
[22] Huang Y, Wang X Y, Yangxu X, et al. Unveiling the roles of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and local adaptation in phenotypic differentiation of parapatric frogs[J]. Current Zoology, 2020, 66(4): 383-392. doi: 10.1093/cz/zoaa001
[23] 张宁宁, 王 一, 马 燕. 崂山腺齿越橘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9, 51(8):16-20.
[24] 刘崇琪, 陈学森, 王金政, 等. 新疆野生樱桃李果实部分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园艺学报, 2008, 35(9):1261-1268. doi: 10.3321/j.issn:0513-353X.2008.09.003
[25] 刘仁林, 胡明娇, 李 江, 等. 乌饭树果实大小的地理变异研究[J]. 经济林研究, 2016, 34(3):114-120.
[26] 周 龙, 胡建芳, 许 正, 等. 野生樱桃李天然群体果实形态多样性分析[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3(6):637-642,653.
[27] 王娅丽, 李 毅, 陈晓阳. 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群体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 林业科学, 2008, 44(2):70-77. doi: 10.3321/j.issn:1001-7488.2008.02.011
[28] Sultan S E. Phenotypic plasticity and plant adaption[J]. Acta Bot Neerl, 1995, 44: 363-383. doi: 10.1111/j.1438-8677.1995.tb00793.x
[29] 刘济铭, 陈 仲, 孙操稳, 等. 无患子属种质资源种实性状变异及综合评价[J]. 林业科学, 2019, 55(6):47-57.
[30] 孙荣喜. 国槐种子形态变异与品种/无性系SRAP分子识别研究[D].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31] 邓凤彬, 罗立新, 虎海防, 等. 新疆野核桃坚果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J]. 果树学报, 2018, 35(3):275-284.
[32] 曾 斌, 罗淑萍, 李 疆, 等. 新疆野扁桃天然居群形态变异的研究[J]. 生物多样性, 2008, 16(5):484-491. doi: 10.3321/j.issn:1005-0094.2008.05.009
[33] 施建敏, 叶学华, 陈伏生, 等. 竹类植物对异质生境的适应——表型可塑性[J]. 生态学报, 2014, 34(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