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锋
, 周超凡
, 段光爽
, 胡雪凡
, 张会儒
, 雷相东
. 基于蓄积生长率的蒙古栎天然次生林抚育间伐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2): 61-6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2.008
|
[2] |
商添雄
, 韩海荣
, 程小琴
, 蔡锰柯
, 李斌
, 张雯雯
.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对抚育间伐的响应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6): 40-47.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19.06.006
|
[3] |
熊有强
, 盛炜彤
, 曾满生
. 不同间伐强度杉木林下植被发育及生物量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4): 408-412.
|
[4] |
. 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可视化模拟技术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6): 813-818.
|
[5] |
吴际友
, 龙应忠
, 童方平
, 余格非
, 胡蝶梦
. 湿地松人工林间伐效果初步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6): 630-633.
|
[6] |
徐德应
, 盛炜彤
. 杉木人工林经营的计算机模型-CHIFIR. 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4): 390-396.
|
[7] |
何艺玲
, 傅懋毅
. 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研究现状.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6): 727-733.
|
[8] |
范少辉
, 马祥庆
, 傅瑞树
, 刘爱琴
.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林下植被发育的比较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1): 8-16.
|
[9] |
杨承栋
, 焦如珍
, 屠星南
, 熊有强
, 陈仲庐
. 杉木林下植被对5~15cm土壤性质的改良*.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8(5): 514-519.
|
[10] |
余树全
, 姜春前
, 李翠环
, 周国模
. 人为经营干扰对人工雷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2): 196-202.
|
[11] |
蔡道雄
, 卢立华
, 贾宏炎
, 何日明
. 封山育林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恢复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3): 319-327.
|
[12] |
刘仁
, 袁小兰
, 刘俏
, 张春阳
, 郭春兰
, 陈伏生
, 王辉民
, 李建军
. 林下植被去除对杉木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20, 33(5): 121-128.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0.05.015
|
[13] |
姚茂和
, 盛炜彤
, 熊有强
. 林下植被对杉木林地力影响的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1, 4(3): 246-252.
|
[14] |
焦如珍
, 杨承栋
, 屠星南
, 盛炜彤
.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4): 373-379.
|
[15] |
刘立强
, 周光益
, 赵厚本
, 李力
, 邱治军
. 模拟林冠损伤对藜蒴栲群落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3): 305-311.
|
[16] |
闫文德
, 田大伦
, 焦秀梅
. 会同第二代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分布及动态.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3): 323-327.
|
[17] |
徐金良
, 毛玉明
, 郑成忠
, 范荣德
, 周世水
, 陈永辉
, 成向荣
, 虞木奎
. 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及出材量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1): 99-107.
|
[18] |
周芳萍
, 徐建民
, 陆海飞
, 李光友
, 范春节
, 梁保智
, 张磊
. 利用珍贵树种改造尾巨桉纯林的混交模式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1): 10-1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1.002
|
[19] |
郭耆
, 赵厚本
, 周光益
, 隆卫革
, 甘谷列
, 吴尚勇
, 蒙敏燕
, 陈金兰
. 南亚热带4个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 林业科学研究,
2022, 35(1): 182-189.
doi: 10.13275/j.cnki.lykxyj.2022.01.021
|
[20] |
吴隆高
, 陈天华
, 陈林恩
, 林日传
. 杉木团状造林抚育间伐效益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16(5): 610-616.
|